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各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从繁育良种到示范绿色技术、再到采用先进农机,一群年轻人把新观念、新技术、新要素精准“滴灌”到田间地头。他们以青春为笔墨,在广袤田野上勾勒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图景。奋斗路上,他们有何期盼?培育壮大队伍,政策如何发力?近日,记者走近他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重要论述、重大部署,各地各部门扎实贯彻落实,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农民生活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国庆来临之际,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金子山村共富工坊的农民正忙着制作各种款式的红灯笼。近年来,该镇通过“党支部+共富工坊+农户”模式,发展灯笼制作加工产业,助力当地群众家门口就业创业,拓宽了农民致富路。
岷江之畔的四川省眉山市永丰村,种粮大户王元威一头扎进金黄稻浪,弯腰捧起一束沉甸甸的稻穗,难掩喜悦:“今年又是丰收年,我家种了3000多亩地,能产2000多吨粮。”
浙江省浦江县充分发动群众,围绕遵规守纪、邻里和睦、环境整洁、家庭和谐、诚实守信等五大类20个指标,制定好家风指数,推出“好家风码”,作为产业帮扶、贷款支持以及各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促进乡风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发展。
栈道沿着湖边延展,荷花竞相绽放;婆娑的绿树簇拥着原木茶屋,古色古香的民居藏在麻石砌成的庭院围墙里……一砖一瓦皆成妙景,在村里漫步,犹如行走于画中,仿佛艺术家心中的灵感,从画布里走进了烟火人间。
今年入夏以来,天气较为干旱,崔庄乡多处河流出现断流,日常农田灌溉难以为继。为落实好“三秋”生产工作,保障乡粮食生产达到预订目标,崔庄乡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不等不靠,开展生产自救。通过新开水源、挖池蓄水,罐车送水,远距离抽水等方法将源源活水输送到田间地头,为水稻栽种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