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改革关头勇者胜,勇气来自哪里?来自人民群众的期盼与支持,来自推动发展的责任和担当。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改革突破口,不断探索创新,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定能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吉金铸史,打开理解中华文脉之窗。与青铜器一样,陶瓷、玉器、漆器等,都是中华文明的“物化载体”,都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明基因、文化密码。把它们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就能更好展现生动、立体、有生命力的文化图景,让更多人拥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感知文脉赓续的深沉厚重。
一枝一叶总关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民情日记”做成“真情日记”“富民日记”,不断增加“民情日记”的实践厚度,不断拓展“民情日记”的服务广度,一定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共同绘就新时代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构筑人才竞争优势。”本期大家谈选编3篇来稿,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集众智、汇众力。
中国制造企业的长板、优势,是在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开拓海外市场中积累起来的。坚持开放,鼓励合作,倡导共赢,是中国制造崛起的一个重要经验,也是中国品牌走向未来的一把钥匙。
苹果、石榴、黄花菜……在一些人眼里不是多高端的产品、多大的产业,总书记却常挂心头、念兹在兹。这深刻启示我们,只要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就不是小事情,只要是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就是我们改革和工作的重点。作为党员干部,要增进“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同理心,永葆“万家忧乐到心头”的为民情,用心用情办好攸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小情,以实绩实效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不会改变,同各国友好合作的决心不会改变,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新征程上,中国将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人类文明进步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各国人民一道,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展望未来,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加力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相结合,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各项措施在落地、各方信心正凝聚、美好前景可期待。
感时应物、因时而动,发轫于农耕文明的节气文化,是古人观察时令、气候、物候等现象时总结出的时间知识体系,既指导四时农耕,也调和生活节奏,既涵养文化根脉,也孕育东方美学。伴随着丰收的喜悦,古老节气奏响今日欢歌,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在润物无声中滋养着文化的认同。守护好文化内核,激活其时代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更好启迪智慧、温润心灵。
文博场馆人潮涌动,文艺演出好戏连台,数字文化新鲜有趣……今天的中国,锦绣山河文脉绵延。不断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必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