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恒星应该在星系内自然形成,因此这些结构之外“孤儿恒星”的存在,引发了关于它们起源的猜测。参与这项研究的天文学家认为,这些恒星可能是从星系边缘游离出来,也可能是在矮星系瓦解撕裂时分离出来的。
据悉,该团队首次将传统中草药活性成分——天然产物肉桂酸,应用于放射性核素铀的内污染促排,并通过晶体结构、溶液热力学和理论计算,就肉桂酸与铀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
这些恐龙足迹化石最早由两名当地村民上山牧羊时发现,报告给了自然资源部门。随着勘测调查范围扩大,越来越多的恐龙足迹化石持续被发现,截至5月26日,研究人员共发现恐龙足迹化石400多枚。
通过韦布空间望远镜,研究团队观察到大量氢气的信号,这些氢气在“迷你”星系的构建过程中积累并吸积。虽然理论和计算机模拟显示星系是以这种方式形成,但实际上天文学家此前从未亲眼目睹过这些过程。
据中国科学院空天院介绍,自2021年起,“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瞄准“透视地球”重大标志性成果产出,围绕多圈层探测技术方向部署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科学》杂志发表的研究介绍了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项目。团队通过广泛的大脑表型,描述了健康人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前额叶皮层单细胞测序。研究结果基于388个个体大脑,可帮助人们评估遗传调控组件与脑部疾病的联系。
几年前,神农架国家公园工作人员在野外考察中发现一种从未见过的报春花科植物,经过对其生物学特征的研究,这种植物与已知同属的其他物种均不一样,确定为一种报春花属粉报春组新物种。
据介绍,能否在长江流域末次盛冰期以来找到可以长期保存且能够区分野生-驯化水稻的鉴定指标,能否揭示人类从采集到驯化野生稻的过程和可能的机制,是水稻起源和演化研究的关键问题。
陈代高,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硅光技术部负责人,工作节奏总是很紧张。“创新中心的封装部门技术迭代,倒逼我们更努力地攻克芯片难题,以满足整个生产流程需要。”当攻克了更高端的芯片,陈代高的团队反过来又激励封装部门提高技术——类似的故事在创新中心常常发生。
成绩背后离不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项目团队多年的努力与奋斗,他们在卫星载荷、科学应用系统研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从2011年最初成立时的3个人,到2024年1月卫星发射时的30多人,这支年轻的科研团队在袁为民带领下,成功突破一系列关键探测技术,把梦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