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防光晕玻璃中间部分透明,边缘呈黑色,俗称“牛眼窗”,是微光夜视仪光学输入窗口的主要材料。它的性能对微光夜视器件的光电转化量子效率、成像品质、工作寿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这项结论是基于“伊尔萨”气旋对贝德奥岛(Bedout Island)的影响研究而得出,2023年4月,“伊尔萨”气旋袭击了该岛,导致至少80%在岛上筑巢的海鸟死亡。
团队用图形工具标示了量子场、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强、弱相互作用或电磁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作用下场的带电方式,并尝试用“磁性”描绘意想不到的量子特性。这个新方法提供了一种可视化和分析复杂量子现象的实用方法。
单细胞原生生物可以做出细胞结构的重大转变:仅40微米长的“天鹅泪”,就可在不到30秒的时间内,反复将它的“颈部”拉伸到1500微米然后又快速缩回,只为捕捉远处的猎物。科学家一直不能理解为何这种神奇的能力会来自一个没有神经系统的细胞。
该论文介绍,塔尔西斯(Tharsis)火山群位于火星热带纬度内,这里有太阳系内一些最大最高的火山,包括高达21千米的奥林匹斯山(Olympus Mons),不过,其地质特征似乎都处于休眠期。
对带电“海绵”的测试表明,得益于氢氧化物的键合机制,它可以成功地从空气中直接捕获CO2。这是一种制造材料的新方法,使用类似电池的过程,其CO2的捕获率已经可以与现有的材料相媲美。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李新团队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缪驰远等合作研究发现,青藏高原降水量被低估了,迫切需要新的观测体系进行重新评估。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英国和日本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成功制造出世界上已知最强的铁基超导磁体。最新研究有望促进新一代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和未来电气化运输技术的发展。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亚洲材料》杂志。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一氧化碳电解制燃料和化学品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催化剂纳米颗粒间距离调控产物选择性的新策略,实现了工业级电流密度下高选择性CO电解制乙酸。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能源快报》上。
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重塑生产力的同时,也给高等教育领域带来了颠覆性变革。然而,它所具有的“技术双面性”很可能引发“流利但不真实”“道德偏见”“技术依赖”等问题,这将影响高等教育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