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可拉伸的导电水凝胶,或许未来可以用于修复这些类型神经的损伤。近日,南京大学教授沈群东及其合作者在《美国化学会·纳米》杂志(ACS Nano)发表了这项研究结果。
英国《自然·微生物学》杂志27日发表一项医学研究,英国科学家团队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免疫应答高峰以及递减时间,这项研究增进了我们对机体如何响应该病毒的理解,对疫苗设计与疾病管理具有较大意义。
它基于国网信通产业集团自主研发的“电网GIS平台”,以“一图三态”的形式,实现了图上规划电网、图上建设电网、图上运营电网,有力促进电网发展业务“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很多人好奇,从研发到挺进临床试验再到紧急使用疫苗的生产,中国新冠疫苗一路过关斩将的速度凭什么破纪录?科技日报记者日前采访了科研攻关组疫苗专班多位成员,回忆那些分秒必争的日子。
10月26日晚,天启6号物联网卫星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随后卫星转入在轨平台及载荷测试阶段,预计两周后即可面向全球提供数据通信服务。
近日,瑞士世界经济论坛网站在题为《数字化的中国农民如何创造后疫情时代的未来》的报道中指出,2020年初,中国政府宣布国家“数字乡村”试点计划,这是迈向“数字中国”的最新努力。
2020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于10月15日至21日正式全国“云端”举行。21日,作为双创活动周重点活动之一的“双创周·硬科技成果项目推介会”在北京举办。八大项目组成硬科技成果项目推介团上会推介。
该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物理学》。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景明勇,共同第一作者为胡颖教授,通讯作者为张临杰教授和肖连团教授,研究人员还包括马杰教授、张好副教授。
为更好地将塑料中的聚乙烯“变废为宝”,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串联催化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直接将废弃塑料中的聚乙烯转变为高价值烷基芳族分子,而且还可以高效、低成本、低能耗地进行。
“在大城市里干什么都要用智能手机,搞不来。我想回老家。”王家祥说,他只会简单使用微信的语音聊天功能。看着手机里五颜六色的“小方块”(应用程序),他觉得头疼。
作为中国航天最早成立的总体设计单位,火箭院一部走出了13位两院院士、83位航天总指挥、总设计师,如梁守槃、屠守锷、谢光选、孙家栋、龙乐豪等,承担了中国“两弹一星”、北斗工程、嫦娥工程等重要任务。
面对生活方式巨大变化所带来的“数字鸿沟”,老年人群体面对智能设备“不会用”“不敢用”“易受骗”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解决?重阳节来临之际,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