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尽管受新冠疫情带来的各种阻碍所困扰,但科学家们的前沿探索未曾停歇。即将过去的2021年,科学家扩充了生命科学、基础物理、太空探索等领域的认知版图。总结来看,这一年,六大科学突破最亮眼。
27日10时37分和12时18分,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先后成功跟踪、接收到资源一号02E卫星下行数据。接收任务时长分别为9分01秒和5分05秒,完成总计159GB数据的实时接收、记录、传输。
不久前,上海小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因向第三方公司购买22台人脸识别摄像设备,非法采集上传人脸照片超43万张,被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10万元罚款。
奥运史上首次实现100%“绿电”供应,“冰立方”成为世界首座智能化水冰转换场馆,运动员在训练中使用“体育风洞”……随着北京冬奥会日渐临近,浓浓科技元素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科技馆体系建设总体态势良好。全国实体科技馆数量增加了169座,新增建筑面积137.6万平方米,全国科技馆累计接待观众超过3亿人次。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锐认为,种子法修正草案进一步扩大了对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和力度,进一步完善了侵权赔偿制度,加大加重了侵权法律责任,适应我国种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3D打印生物组织的广泛研究和临床应用存在一个主要障碍,就是它们的保质期很短,可能只有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就像器官移植一样,生物组织必须迅速运送到需要它的地方,否则无法存活。
2021年年末,在一场由国内顶级神经外科专家组成的闭门会议上,因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凌锋的一个提问,正在热烈讨论介入神经放射治疗方式的现场顿时陷入了沉寂。
该团队使用了来自地面和太空中多名望远镜的数据,这些数据跨越了大约20年。米雷—罗伊解释说:“我们测量了大面积天空中数千万个光源的微小运动、颜色和亮度。这些测量使我们能够安全地识别该地区最微弱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