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研究院、教育部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殷昊教授与张楹教授课题组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核酸快速检测方法sPAMC,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操作便捷且快速的特点。
30日至31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以网络会议形式在京举行。经项目汇报、综合评议,评委投票选出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3月3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武建飞研究员的带领下,近期在高电压电解液体系开发应用方面取得关键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化学工程杂志》。
过去,液滴撞击只能使用高速摄像机进行视觉分析。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的新技术称为高速应力显微镜,通过直接测量液滴撞击表面时下方的力,提供了一种定量的方法来研究这种现象。
伍德及其同事发现,靶向治疗会导致存活下来的癌细胞DNA链断裂。这些DNA断裂的有效修复对于肿瘤细胞的存活至关重要,并且依赖于一种称为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ATM)酶的分子。
最新研究负责人、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阿希列什·佳哈瓦解释说,二维COF多孔有机聚合物因其结晶性、有序可调的多孔结构等备受关注,但COF难以加工成纳米材料,且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在再生医学和药物输送方面的应用,需要新方法让这些COF保持足够稳定,同时保持其生物相容性。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天文学家布莱恩·韦尔奇及其同事描述的这一天体被昵称为“埃兰迪尔”(Earendel),来自一个意为“晨星”或“升起之光”的古英语词。
“我们的平台超越了当前的新冠病毒检测。”巴曼说,“我们可将其用于针对不同病毒的广泛检测,例如,区分新冠病毒和H1N1,甚至是变体。这是当前快速测试无法轻易解决的主要问题。”
真盔甲鱼家族添“新丁”!国际学术期刊《亚洲地球科学杂志》近日在线发表了我国科研人员关于真盔甲鱼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在江西武宁发现了4.38亿年前的两个真盔甲鱼类新属种:俊卿清水鱼和刺猬安吉鱼。
科研人员给缺乏食欲素而患有嗜睡症的模型小鼠和对照组小鼠喂食巧克力,发现嗜睡症小鼠基底外侧杏仁核区域多巴胺释放与对照小鼠相比显著增多;并且嗜睡症小鼠进食巧克力之后,BLA脑区的多巴胺水平短暂升高,之后出现猝倒样发作。
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电信网络诈骗可分为精准信息获取、诈骗脚本设计、通讯联络诱导、资金支付转移等四个关键环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