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固体氧化物电解器(SOEC)阳极甲烷重整催化剂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原位溶出技术构筑金属 氧化物活性界面,开发出了高效、稳定的电化学重整催化剂,并结合多种原位物理化学表征手段,揭示了SOEC阳极甲烷重整机理。相关成果发表在《焦耳》。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在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阴极高温二氧化碳电解反应活性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精准构筑高温稳定的单原子催化剂,实现高温二氧化碳电解性能明显提升。相关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近日,基于长期连续的潜标观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敦欣团队阐明了菲律宾海深层流季节内变化的新机制,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地球物理研究杂志:海洋》。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玲莉团队通过在北京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开展了长期的野外研究,揭示了大气气溶胶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于《新植物学家》。
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苏艳军团队与合作者研究发现,在全球森林中冠层结构复杂性对森林生产力和稳定性以正向影响为主,但影响效应的大小在不同森林生态区划间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变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
大多数珊瑚礁恢复工作包括用人工培养的珊瑚重新恢复珊瑚礁。然而,如果这些珊瑚与野生珊瑚属于同一种群,它们将同样容易受到热应激的影响,而热应激正是导致白化事件的罪魁祸首。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卢静带领团队发表了一种基于开源三维可视化软件Drishti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打破了不同三维软件之间三维重建结果无法互通和交叉验证的壁垒,实现不同三维可视化软件文件的二次分割与可视化。该成果发表于《皇家学会开放科学》。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 化工学院教授钮大文团队联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吴云东在《自然》上发表文章。研究开发了一个通用平台,用于未保护或受保护程度极低的供体和受体之间进行位点、立体和化学选择性O-糖基化反应。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科研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论文,对光催化中活性位点的动态行为这一科学难题提供了新的理解,为实现高选择性催化和精准构筑动态活性位点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Arborio水稻通常用于制作意大利烩饭。据《科学》报道,这是研究人员对Arborio基因编辑水稻进行的小范围田间试验,旨在对一种常见真菌更具抵抗力。这也是意大利最近放松此类研究管控以来的第一次室外试验。
在近邻宇宙中,大多数的盘状星系其实都不是完美的圆盘,而是在外区表现出像薯片一样的弯曲状态,天文学家称之为翘曲(warp)。银河系作为一个典型的盘状星系,也不例外地表现出翘曲特征。
由此产生的人源化小鼠称为TruHuX(THX)。它具有完全发育和功能齐全的人类免疫系统,包括淋巴结、生发中心、胸腺人上皮细胞、人T和B淋巴细胞、记忆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可产生与人类相同的高度特异性抗体和自身抗体。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坐落于贵州省平塘县,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李菂自2008年起任FAST项目科学家,2018年至今任FAST首席科学家。此次其获奖成果包括“精确测量星际磁场及推动快速射电暴领域进入大样本统计研究时代”。
目前,以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已经基本实现了单碱基和短序列尺度的精准编辑。“然而,如何针对应用场景的需求,实现大片段基因尺度DNA在基因组的高效精准整合,仍然是整个基因工程领域亟须突破的难题。”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李伟说。
如何以互联网的“新质”支撑生产力的“新质”?怎样以“IPv6+”驱动新质互联网创新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能否做到自立自强?……2024年7月7日,第三届中国IPv6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一系列科技前沿话题引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