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海南天气,风大,雨大,太阳大,赶上暴雨或酷暑时节,户外工作就面临极大挑战。近年来,海南大力服务民生,各级工会累计投入资金1300余万元建成485个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构建遍布全省各城区的服务网,服务人数达130万人次,帮助户外劳动者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为他们筑起“温暖港湾”。
快递员、外卖员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时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2022年8月以来,巨鹿县吸纳了全县150多名快递员、外卖员,组建“古郡红骑”志愿服务队,激励引导新就业群体深度融入基层治理。
常态化摸排,找到找准救助对象;与独居老人、农村留守儿童、特殊困难家庭子女等结对子,开展入户探访陪伴,提供生活照料……从2023年开始,为推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从“群众找我办”向“我为群众主动办”转变,阜新市开始实施“六个你”专项行动,用“物质+服务”守护民生底线。
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慈善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慈善法自2024年9月5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修改有何亮点?如何助力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记者进行了采访。
2023年入冬以来,民政部门指导相关省份抓实抓细取暖救助工作,及时发放取暖补贴,提供棉衣棉被、燃料等御寒物资,会同有关部门减免困难家庭采暖费,确保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各地实施取暖救助惠及困难群众485.1万户,支出资金19.1亿元。这是记者30日从民政部2024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1月27日上午,在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儿童福利院,院长黄桂英正忙着和儿童护理员们一同打包行李。376件衣服、6张床、100条毛巾……孤弃儿童隶属移交表上,清晰地记录着孤弃儿童的全部家当,大到一张婴儿床,小到一个奶嘴,全都囊括其中。
利用城市“微空间”,因地制宜打造残疾人灵活就业服务点,多种形式帮助残疾人就业;为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配备“爱心家长”,一对一帮扶,守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收集居民需求,举办志愿活动,缔造和谐社区……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多措并举,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
记者从共青团中央获悉:据不完全统计,春运首日,各级团组织共招募选派10.3万余名青年志愿者上岗,以“青春志愿行 温暖回家路”为主题,围绕站车文明宣传、引导咨询、重点群体服务等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
近年来,莱西市完善各级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由党员干部带头,号召群众广泛参与。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3.5万名登记志愿者,成立2600余支村级志愿服务小队。龙泉湖新村共有120名村民登记成为志愿者,组成幸福邻里、文明宣讲等9支志愿服务队。
近年来,泰安市委组织部以“泰山金秋·汶水银辉”工作品牌创建为契机,搭建平台载体,引导鼓励离退休干部回归社区、融入社区、服务社区,发挥他们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丰富的优势,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新泰市组建老干部志愿调解服务队,深入群众,调解邻里纠纷;泰山区组建多支老党员文体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乡村,举办慰问演出、书画笔会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记者8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等六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无偿献血者激励奖励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有关单位提高无偿献血者的荣誉感和获得感,激励更多社会公众关心、参与无偿献血。
目前,定海区13座小岛上共有4518名老人。为满足小岛老年人在居住、就餐、服务、护理、急救等方面的需求,定海区实施多项行动,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海岛养老服务品牌。为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品质,满足其健康监测、紧急呼救等需求,“居享所安”行动为小岛失能、孤寡、空巢老年人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同步赠送智能手环等适老化产品。目前已陆续改造23户老年人家庭。
12月12日,中国文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在北京召开“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工作推进会。“强基工程”行动自实施以来,已在全国范围内面向基层群众成功举办各类文艺演出、采风创作、百姓宣讲、公益课堂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120余项,覆盖22个省份。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尊重和保障残疾人的人权,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的权益保障更加有力,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