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在红海之滨、苏伊士运河之南,刚迎来15岁生日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一片生机盎然: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产业集群、先进的物流仓储、周到的生活配套……合作区加快推进战略升级,成为中埃两国企业投资合作的重要平台。
日前,中国城市报记者在采访调研时了解到,今年野酸枣价格节节攀升,创历史新高,相关产业已俨然成为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看上去平平无奇的野生酸枣因何脱颖而出?这背后有何“玄机”?
今年以来,我国加大充电桩建设力度,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较上年大幅增加。充电基础设施运维情况如何?车主的实际体验如何?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记者在承担着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重任的湖南进行了实地探访。
广袤的亚欧大陆上,古有丝绸之路驼铃阵阵,今有“钢铁驼队”奔驰不息。经过10年发展,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7.7万列,运送货物731万标准箱,货值超3400亿美元,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26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领域有效投资持续扩大,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台账不断建立健全,涉及项目近1万个,已完成投资超过6000亿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主要规范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与运营,包括日前、日内和实时电能量交易,以及现货与中长期、辅助服务、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等方面的统筹衔接。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
日前,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和202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先后发布。不少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表示,两份榜单彰显了民营经济的成长进步,也坚定了广大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信心。
从无人问津到工业“富矿”,从开采生产石材到形成涵盖上下游的全产业链,近年来广西贺州多措并举,推动石材碳酸钙产业做大做强。数据显示,2022年,贺州石材碳酸钙产业产值超过350亿元,为当地提供了4万余个就业岗位。
9月21日,中国东盟果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广西南宁举行,旨在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和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20周年契机,全方位推介广西开放合作优势,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果业交流和经贸合作,助力互联互通,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工作人员坐在驾驶台上轻轻操作摇杆,屏幕上即显示挖掘机作业的场景;智能配送机器人应用自动驾驶技术,可实现自主避障、呼梯乘梯等,打通快递服务最后1米……这是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国制造的缩影。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近日联合发布的《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3)》显示,2022年中国跨境数字服务进出口总值达到3710.8亿美元,同比增长3.2%。中国数字贸易正保持良好势头,蓬勃发展。
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20日表示,10年来,党中央先后部署设立了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8%的外商投资和进出口总额,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302项制度创新成果,成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