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今年前三季度,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累计完成投资1.4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占总投资规模的近40%。据介绍,这些投资主要投向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领域。
“今年以来,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国民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跨境资金流动趋向均衡,外汇市场呈现了较强韧性,市场预期和交易总体理性有序。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红燕表示。
创新驱动,一大批高科技含量产品不断问世,一个个新场景新应用不断涌现。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重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紧盯制造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增‘量’,又要提‘质’。”重庆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表示,在量的方面,重庆持续做大做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在质的方面,深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快递下乡到村,带来乡村发展新机遇。自2014年启动实施“快递下乡”工程以来,我国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日渐完善,农村快递服务通达率显著提升。邮政快递网络服务不断下沉,有效畅通了城乡经济循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建设国家级经开区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国家级经开区数量达到229家,遍布31个省份。记者走进广东广州、河南郑州、重庆等地的国家级经开区,探访经开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在“两新”政策推动下,工业、建筑、市政、交通、农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加快实施设备更新行动,有力拉动了投资增长、促进了产业发展、释放了内需潜力、支撑了绿色转型。
近日,央行发布了《关于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获奖项目的公示》,其中有多个关于“分布式核心系统建设”的项目上榜,此类项目是金融机构完成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最关键的一环。
据央行上海总部网站,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会同上海市有关部门迅速行动、积极落实。
截至10月21日收盘,共计200家上市公司预告三季报业绩,其中111家公司“预增”、34家“略增”、4家“续盈”、17家“扭亏”,预喜公司家数占比达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