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信息显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唐山段)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总投资39.67亿元的33个重点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20.24亿元,26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7个已完工。
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系统推进湿地保护和修复,建立健全湿地管理制度和联建联管工作机制,加强湿地巡查巡护,境内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每年春秋两季,大批鸻鹬等候鸟在此停歇觅食补充能量,众多雁鸭类水鸟在此越冬。
“石菖蒲喜阴凉、湿润的环境,今年的天气特别干旱,虽然种植在洲滩,仍要保证浇水的频率,保持土壤的湿度,长势才会好。”11月9日,湖南省安乡县林业科技员深入企业和农户,现场讲解中药材石菖蒲在当前极端干旱条件下的种植管理技术。
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大批迁徙候鸟,目前已监测到东方白鹳、丹顶鹤、白鹤、白枕鹤、白头鹤、大鸨、灰鹤、小天鹅等鸟类,其中灰鹤数量达1500余只、小天鹅数量达500余只,还有近万只骨顶鸡和红头潜鸭、灰雁等数万只雁鸭类,数量为近年最多。
今年以来,甘肃省天水市以造林绿化、资源管护、产业发展为依托,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还草、组织造林绿化务工、稳定生态公益性岗位、强化苗木花卉提质增效和发展林下经济5条措施,持续加大涉林农户转移就业力度,不断巩固生态扶贫成果,促进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
11月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东道国活动——蓝碳与滨海湿地:气候、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线上线下举行,探讨滨海湿地在应对全球挑战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滨海湿地自身面临的问题,促进滨海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国社会组织和研究机构在全球蓝碳领域的影响力。
11月12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东道国活动——国家重要湿地保护修复与管理报告研讨会在湖北武汉举行,分享交流在重要湿地保护修复、科学研究、规划设计、人才培养和生产实践等领域的经验。
11月10日,“湿地公约履约30周年——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成就”中国主题边会在日内瓦分会场举办。中国履约30年来,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科学利用,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湿地保护格局,湿地保护迈上新台阶。
高大繁茂的行道树不仅凸显了城市特色风貌,也提高了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分院副总工程师牛铜钢建议,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多在以下五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高我国城市道路绿化品质。
国家森林城市的评价指标中,也包括建设林荫路,要求城市60%以上的主、次干道建设林荫路。栽植具有城市地域特色的乡土行道树树种和花灌木,形成不同风貌的道路景观。比如北京的道路月季景观、广州的三角梅过街天桥景观都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植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