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涌动着中国人对团圆的温暖期盼。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来回奔忙,为新能源车缓解充电焦虑;在机场航站楼热情服务,为中外旅客出行答疑解惑;在火车站烘焙店用心制作,为旅客送上可口美食……为了让亿万旅客平安、便捷、温馨返乡,无数春运人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在春运启动之际,本报记者深入春运一线,亲身体验3个不同岗位,感受春运人的辛苦付出,记录新时代的生活变化。
带着收获回家过年,“年”的意蕴愈发醇厚,团圆的喜悦愈发凸显。日前,本报记者分赴北京、浙江、广东、青海等地,走访准备回家过年的人们,看看他们的行李箱里装了哪些特别的礼物,折射了怎样的生活变迁?聊聊回家故事,分享幸福喜悦,感受新时代发展的奋斗足音。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从新鲜蔬菜到各类鲜花,再到营造出浓浓节日氛围的非遗产品,众多商品都迎来销售高峰。近日,记者来到山东寿光、云南昆明、安徽歙县,走近生产、运输一线,看各地如何保障商品产销,满足群众消费需求。
昔日的罗家坡,石漠化土地占八成,被称作“千层板”:一指厚的草甸土,覆盖一层层岩石,一锄头下去,火星四溅。别说种粮食,草都长得枯黄。当地人守着荒山,无奈编起顺口溜:“分地分到罗家坡,石头更比泥巴多;辛辛苦苦种一年,苞谷只收一箩箩。”为改变现状,当地开始推进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方县作为长江上游、赤水河流域重点生态修复区,尝试创新落实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不论是文化还是消费,两地老百姓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永川区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周茜介绍,本次年货节以“情景演出+展示展销+互动体验”的方式推广销售川渝特产,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让大家感受浓浓年味。
归雁有心、家乡暖心,这是一场“双向奔赴”。静宁县制定出台招商引资22条措施,在工商准入、金融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同时健全完善“帮办代办”“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机制。“这些政策都要在会上给大家说清楚、讲明白。”魏永牛和同事们商议着。
近年来,阜阳市着力打造“千集百会”文旅消费新场景,将本地历史人文、民俗风情、非遗技艺、生活服务融入美食小吃、百货用品之中,富有特色的农村大集成为阜阳增强人气、促进消费、拉动产业、激活乡村的重要抓手。数据显示,目前阜阳每个大集日均客流量约2万人次,仅2024年11月,当地大集累计直接消费60亿元,带动农家乐等间接消费120亿元。
当年唱小生,如今成“老生”——53岁的湖南常德汉剧高腔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丁松一直以来放心不下的,是如何为高腔传承寻新人。“中心平均年龄40岁,是个‘高龄’剧团。没有新鲜血液补充,怎么传承利用发展?”前些年,丁松一度心里急。
身着新衣、拎着年货,马明荣在检票口前翘首以盼:“工作赚钱建新房,过去一年收获不少。”身背双肩包、轻装上阵的柴舜耀在旅客中格外显眼:“年货发快递,轻松把家还。”他们,有着同一个目标——Z126次列车。从福建厦门到甘肃兰州,从东海之滨到西北山塬,29小时行程,2700多公里的跨越,盛满收获与期盼。
春节临近,不少小哥已经返乡,村道不似往日热闹,但刘冠林还是一丝不苟。“不少情况都是在夜查中发现的。”刘冠林说着,带记者走到一处专为外卖小哥配备的电瓶换电柜、电动车充电站旁。“一开始,不少小哥在室内给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有很大安全隐患。”在一次夜查走访中,几名村民向刘冠林反映了这个问题。经过反复调研、协调,统一安装了这批设备,让小哥充上安全电,让村民居住更安心。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指出:“大家在物流一线,也是在对外开放一线,通过你们的辛勤劳动,很多商品跨越山海、走向世界,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2024年年底,从这里开出的X8083次班列顺利抵达德国杜伊斯堡,标志着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发送货物货值超42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