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日,庆阳市境内G309线西合公路马莲河特大桥(西峰-合水)建设工程进展顺利。该桥梁全长2208米,主桥为1400米双向四车道矮塔斜拉桥,其中16号主墩高178米,梁高8.3米,索塔高36.5米,是国内黄土地区跨度最大、墩高最高的矮塔斜拉桥。预计2025年9月实现全桥的合龙、贯通。
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中,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徽州堨坝—婺源石堨(联合申报)、陕西汉阴凤堰梯田、重庆秀山巨丰堰等4个工程名列其中。至此,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8项。
2024年10月24日,在由海事部门办理完国际航行船舶出口岸手续后,“祥安口”号半潜船装载着马赞油气田PKG-1项目气体压缩平台自青岛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安全出运,驶往约6400海里外的安装水域。
2024年10月21日,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村民用竹匾盛着收获的红辣椒、玉米、南瓜、豆角等农作物,摆放在徽派民居的木架上进行晾晒,绘就一幅丰收的山村“晒秋”图画,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观光。
10月22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批展品进馆仪式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来自食品展区、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和汽车展区的五家展商的展品首批进馆,第七届进博会展区搭建布置工作全面展开,布展工作有序推进。
2024年10月20日,第十八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精彩纷呈,热闹非凡。本次文博会开设“互鉴·新世界”“再造·新工艺”“设计·新浪潮”“数创·新场景”“未来·新青年”等五大特色馆,吸引了68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参会,集聚5500多个国内外文创品牌,其中国际品牌550余个,超70%的国际品牌为首次参展,让观众切实感受“一带一路”的多元魅力。
2024年10月20日,受冷空气侵袭,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祁连山区出现降雪天气。雪后初晴,巍峨的祁连山脉覆盖着皑皑积雪,山下草木一片金黄色,而秋雪的降临为山川大地增添了绚丽的色彩,美不胜收。
“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曾被联合国称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针对西海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情况,在国家支持下,宁夏采取移民吊庄办法,解决当地群众温饱问题,23万多贫困群众陆续搬出大山,扎根红寺堡。
重庆市黔江区是该市第一大蚕桑种植基地。黔江区在发展养蚕产业的同时建起多家丝绸企业,延伸蚕桑产业链,把当地蚕农的蚕茧加工成丝绸产品,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织出了新“丝”路,把蚕桑打造成了助力农民增收,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目前,该区晚秋蚕茧已收购完毕,丝绸企业加紧将蚕茧加工成丝绸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新时代以来,乡村特色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我国累计创建18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509个农业产业强镇、3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4%。
当日,首趟中老铁路(万象—昆明—北京·平谷)国际冷链专列暨“京滇·澜湄线”抵达北京市平谷区京平综合物流枢纽,首发接车仪式同期举行。据了解,本趟国际货运班列10月12日从老挝万象南站驶出,运载着产自老挝的390吨优质香蕉,由磨憨口岸入境,通过全程冷链运输抵达北京。
秋天的河北秦皇岛北戴河沿海湿地碧波荡漾,水草摇曳。浅滩、林间到处都是候鸟的身影,它们时而悠闲觅食,时而低空飞舞,灵动的身影与秋日的美景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