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12月12日,学生们在“烛光祭”现场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默哀祈祷。当日晚,南京东南大学各院系学生在校园举行“烛光祭”、诗朗诵、叠纸鹤、主题灯光秀、放映历史纪录片等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祈祷世界和平。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此后,30万以上的中国人在侵华日军长达六个星期惨绝人寰的屠杀中遇难。劫后余生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那段历史的“活证”,历史给他们留下终身难以抚平的伤痛和苦难记忆。
据外媒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于当地时间2017年12月4日发生大型山火,并在数小时内烧毁超124平方公里土地。美国家消防安全机构称,截止到12月7日,该地区已强制疏散近20万人,关闭50多所学校和部分高速公路。
为期12天的中俄“合作-2017”联合反恐演训于12月2日在宁夏银川近郊某训练基地启动,按照实战化、体系化、对抗化、基地化的要求,主要安排反恐技战术和指挥训练、战法交流研讨、联合特战分队山地剿恐战斗综合演练等内容,在武警宁夏总队综合训练场、青铜峡某战术训练基地等多个训练场地展开。
12月6日,在《财富》全球论坛的新闻中心,中外记者忙碌万分。当日,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在广州开幕,共有152家世界500强企业、超过1000名中外各界代表出席本届论坛。
中巴经济走廊首个落地大型能源项目——卡西姆港燃煤电站历经30个月的艰苦建设,首台机组于29日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中巴经济走廊早期收获项目中的又一个重大能源项目进入实质性生产阶段。
一枚枚倚天长剑直刺苍穹,随着一声声“点火”命令下达,神剑腾飞而起,朝千里之外的靶标直扑而去。数分钟后,捷报传来,发发精确命中预定目标。前不久,火箭军某旅全员全装奔赴大漠戈壁磨练打赢硬功。
无用的“地沟油”如今变成有用的航油。当地时间21日中午12时左右,从北京起飞的海南航空HU497航班顺利降落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飞机使用的燃料中包括从餐饮废油炼化而成的生物航煤,标志着首班中美绿色示范航线生物航煤跨洋航班成功抵达目的地。
执行“和谐使命-2017”任务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抵达达累斯萨拉姆港,开始对坦桑尼亚进行为期8天的友好访问并提供人道主义医疗服务。这是和平方舟医院船时隔七年再次访问坦桑尼亚。
11月15日,比利时西佛兰德省波珀灵厄市布思本村华工雕像园区,由华工挖战壕、运炮弹和抬担架三个形象共同组成的巨型铸铜雕像隆重揭幕,以彰显华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承受的艰辛磨难,铭记和平来之不易。
这些机器人不仅可以自动规划最优路线,将邮件准确的放入相应的格口,还会感应避让障碍物,自动归队取邮件,没电的时候还会自己找充电桩充电。机器人分拣设备的投入,有助于缓解高峰期邮件处理压力,提高邮政速递物流智能化、信息化生产能力和水平。
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全长约480公里,5月31日通车,东起肯尼亚东部港口蒙巴萨,西至首都内罗毕。这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首条新铁路,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全线采用中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