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了以“关注森林,探秘武夷”为主题的生态科考活动,10位生态学、地理学与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专家和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专业人员一起深入武夷山国家公园腹地,通过现场考察、标本采集和红外线照相机布设等方式,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科学考察。
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首届“中国生态之窗”摄影展评选结果23日在青海西宁揭晓,大批摄影师用光影记录了中国江河源头绝美自然风光和人文风俗。
11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的“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正式成立。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共同为研究院揭牌,并代表发起方致辞。
1月3日,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智库”——中科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第一届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青海西宁举行,相关专家为中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支招”。
不久前,安徽、重庆、云南等3省所辖的8市(州、区)政府和林业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被生态环境部约谈,因为他们辖区内的7个自然保护区存在严重的违规开发建设问题,甚至在被环保督察“点名”后,仍然违规审批、虚报情况、敷衍整改。
“我们希望建立兄弟般的协作关系,各自然保护区相互学习、资源共享、携手并进,共同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10月26日,中国西部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在青海宣布“结盟”。
29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揭牌仪式在四川成都举行,标志着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四川省省长尹力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揭牌。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消息,29日,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揭牌仪式在甘肃兰州举行,这标志着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步入新的建设阶段。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甘肃省省长唐仁健为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揭牌。
祁连山生态遭受破坏是生态环境问题的突出典型案例。它启示我们: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应是在重视区域规划、强化主体功能区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础上,以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实现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由此化解保护和开发之间的矛盾,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0月15-19日,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蒋作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侨委副主任委员,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曹鸿鸣率致公党中央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调研组赴云南开展“加强国家公园建设”调研。
“老虎出没!”——一棵树上挂着牌子,提示已进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核心区域。如何理顺国家公园建设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重要一环。这其中,既包括对村民进行防范虎、豹、野猪等常识的培训,也包括引导区域内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
“一只野生动物,跑到自然保护区里去了,归保护区的森林公安管;跑出来了,归林业的森林公安管;跑到湿地去了,归湿地的公安管……”过去,各种自然保护地范围相互交叉、多个管理机构并行,类似问题让神农架管理部门颇为头疼。
国家公园是目前国际公认行之有效的荒野保护模式,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在于“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2017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提出我国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一年过去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展如何?
10月10日,中国太保向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的17211名生态管护员捐赠意外伤害保险,风险保障总额达55.08亿元,这是中国太保助推脱贫攻坚、服务“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又一有力践行。
推行集体林“三权分置”运行机制,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是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9月22日,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全面启动集体林“三权分置”改革工作。
云南省地理区位特殊,地质地貌复杂,生态区位重要,生态景观壮美,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野生动植物和植被类型居全国之首,是我国重要的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为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地区及东南亚各国提供了重要的生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