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以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积极稳妥推动社会救助改革完善的重要举措。
“你守护生命,我们守护你”。让人暖心的是,各地陆续出台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的政策措施,帮他们解除了许多后顾之忧。尊重他们、支持他们,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这是对他们的最好致敬,也是对时代精神的有力弘扬。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相继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色发展按下快进键,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
生态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生态治理也应该以系统思维考量、以整体观念推进,这样才能顺应生态环保的内在规律。面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不能从一时一地来看问题,一定要树立大局观,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我们平衡发展和环保的关系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不仅引领中国走出了一条兼顾经济与生态的新路子,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沿着这条从绿水青山中开辟的道路,我们一定能让未来的中国既有现代文明的繁荣,也有生态文明的美丽。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强调:“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8月15日,是“两山论”提出15周年,“两山论”丰富发展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纵览过去百年历史,中华民族由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是一个鲜明标识、主脉主线。引领这一历史大趋势的政治力量,是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
明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这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深刻分析“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易地搬迁,楼房宽敞明亮;村民告别苦咸水,喝上放心水;“车路双通”,全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迎来新的希望……脱贫攻坚战场上喜讯频传,鼓舞干部群众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最后总攻。从田间地头到扶贫车间,脱贫一线防控疫情不放松、攻坚不停步,传递着火热的干劲、必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