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从世界现代化历程看,一些国家正是抓住了科技革命的机遇,才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始终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在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助工作顺利开展,让学生资助雪中送炭、直抵人心,就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之才。
医疗是极为重要的民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立足临床需求积极先行先试,以改革力度释放政策善意,及时打通体制机制中的堵点卡点,相信罕见病患者的生命健康将更有“医”靠,健康中国建设也将更有温度。
扩内需、促消费,关系经济运转和民生改善。加大政策力度推动以旧换新,促进消费提质扩容,不仅能让老百姓以更低成本购买到更优产品,也能更好发挥扩大有效需求的牵引带动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就业稳则民心安、社会稳。随着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就业环境在持续改善。我们要坚定信心、开拓奋进,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快完善支持体系,努力实现重点人群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过去,在公园里常见的“禁止踩踏草坪”“禁止坐卧”“禁止嬉戏”等“禁”字招牌,无形中给到公园游玩的市民游客增加了心理压力。而今,有的公园开放了草坪,欢迎人们前来野餐、扎帐篷;有的公园拆掉了围栏篱笆,欢迎市民走进花丛林间;有的公园开放时间延长……草坪上多了追逐打闹的孩子,林下小溪边多了惬意享受自然的游客,欢声笑语间,人们从远远观赏,变为身在其中,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相处。
家庭是青少年开展体育运动的启蒙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充满体育氛围的家庭,能够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体育锻炼融入家庭,可以丰富家庭时光,促进亲子关系,更有助于孩子养成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希望越来越多的父母与孩子一起动起来,全家一起收获快乐和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3篇来稿,关注高校在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的创新探索,为提升人才竞争力献策支招。
从生物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到可再生能源,蔚蓝大海蕴藏着丰厚宝藏,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我国经略海洋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优化海洋空间布局,加快挺进产业新蓝海,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我们一定能守护好蓝色家园,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发展,让浩瀚海洋造福当下、惠及子孙。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10年来,“艺术天空”的触角不断深入城市肌理,充实百姓精神生活。以文塑城、以文惠民,“艺术天空”为市民搭建的这一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分享的城市公共文化平台,将让更多人一起来塑造城市文化新景观。
智能手表应当是让少年儿童通向美好数字生活的桥梁,也是帮助家长督促儿童健康成长的工具。面对可能出现的沉迷等行为,家长既不能“一收了之”,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交流,寻找方法,引导少年儿童正确看待使用数字工具,培养良好健康的智能工具使用方式。全社会都应树立互联网法治意识,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数字环境。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件事做得“还远远不够。任重道远,现在还是要继续抓好”。新征程上,既增强“远远不够”的责任感,又提高“继续抓好”的执行力,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我们就能不断创造新的发展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