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高铁速度、便捷支付、无人驾驶……最近,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在社交网站上分享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在他们的镜头下,处处是“中国发展”带来的震撼、“中国温度”带来的感动,一个个立体、真实、充满烟火气的中国故事收获无数点赞。
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优美恬静的农业景观、独具韵致的历史风貌、氛围浓郁的乡风民俗……中国各地的传统村落与大自然相融相生,自然形态丰富,人文价值深厚,展现出中华文明人、建筑与环境相互依存的美。许多在华学习、工作、生活的外国友人用镜头捕捉中国传统村落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中焕发光彩。
近年来,吉林省加快打造文旅新场景,滑雪场山坡上的露营派对、人防工程改造成的四季室内越野滑雪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民俗体验等一系列新产品,丰富了市场供给,也助推吉林文旅产业实现全季、全域发展。
微短剧是当下热门的网络视听文艺形态,在行业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和市场的自身调节下,微短剧创作生产走向规范化、精品化。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催生了一批精品,赋能文旅深度融合的效应初步显现。
去年,中俄互免团体旅游签证业务全面恢复后,两国间跨境旅游越来越火热。前往中俄边境黑龙江省黑河、绥芬河等地来一场“一日游”,逛步行街、购物、品尝美食、体验特色中医诊疗服务等,已成为不少俄罗斯民众跨境游的热门选择。据中方发布的数据,2023年,入境黑龙江省的外国公民中,俄罗斯游客占比超九成,达31.7万人次。
近期,外国游客扎堆来华,“中国行”在线上线下都火出了新高度:不仅出现“景区长满外国人”的盛况,带“ChinaTravel”标签的旅游视频也在海外社交媒体上享有超高人气。来华旅游的外国游客自发为中国美食美景点赞宣传,成为“魅力中国”最强代言人。
近段时间以来,广西东兴口岸迎来边境旅游团入境高峰。据广西边检总站东兴边检站统计,截至7月2日中午12时,东兴口岸本年度出入境客流总量已突破400万人次,其中,二季度出入境边境旅游团客流量增幅明显,达12.5万人次,同比一季度增长120%。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古镇旅游发展报告》显示,古镇旅游已成为游客重要的出游选择,游客越来越追求在古镇空间内获得情绪价值与闲适氛围,文旅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开发正推动古镇旅游业态创新与产业升级。
近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取得长足发展,结出丰硕成果。《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显示,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已突破20亿人次,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元。伴随着发展壮大,红色旅游中的新看点、新亮点不断涌现。
“相约草原 遇见那达慕”2024年内蒙古夏季旅游新闻发布会近日在北京举办。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2024夏季旅游相关情况,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发布内蒙古第34届草原那达慕活动相关情况。
近日,中国相继宣布把新西兰、澳大利亚纳入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利好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激发了两国民众来中国旅游的兴趣。中国旅游从业者表示要创新产品、提升服务,让更多外国游客感受中国的开放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