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通过北京市司法局行政审批系统,申请人只需登录“首都之窗”一个网站,即可完成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126项申请,市、区司法局在线上完成受理、审查、审核、决定等审批全流程,以及许可文书的制作、发放和证照打印工作。申请人无需再提交纸质材料,实现了行政审批不见面的工作目标。
民营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民营企业有活力,经济发展才有源源不竭的动力。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湖南省宁乡市人民法院携手市工商联成立商事调解中心,助推涉企纠纷化解逐步驶上“快车道”。
为了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南昌法院采取“走出去”方式,于今年3月将该院诉服中心及6个调裁一体团队整体进驻南昌县综治中心,正式成立南昌县诉调对接中心。该中心专门开展多元调解、诉调对接、登记立案、速裁快审及相关辅助性诉讼事务,是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的一站式平台。
3人成立公司并注册网店,专门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高仿奢侈品,涉案金额140余万元。经湖南省长沙县检察院提起公诉,11月28日,法院一审分别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谢某等3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各并处罚金8万元至20万元不等,没收违法所得。
秦岭南麓地区检察院经审查认为,董某、饶某的行为不仅涉嫌刑事犯罪,还污染了环境,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遂在对董某、饶某提起公诉的同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二人进行生态修复,并对其污染环境的行为向公众进行赔礼道歉。
曾经的网络科技公司老板,为牟取利益,干起了“网上兼职”,伙同他人窃取网购平台的大量客户订单信息,并出售给不法分子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经浙江省东阳市检察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法院近日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判处被告人王某、何某有期徒刑四年三个月至三年六个月,各并处罚金;同时责令二被告人支付民事赔偿金129万元。
客户只是办理了一个新的手机号,不想却被营业厅工作人员钻了空子,将手机号信息拿去卖钱。日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检察院对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提起公诉,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刘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6000元;同时发出从业禁止令,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电信服务等行业。
据武汉市纪委监委消息:今年来,武汉市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深入开展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专项行动,已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35起,为1195名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切实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当投保人因违法行为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能否维权?如何维权?近日,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保险代位求偿诉讼,判令无证驾驶的投保人邵某赔偿保险公司垫付的全部赔偿金11.2万余元及利息。
收到检察建议后,该区自然资源局立即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及时向法院提交了变更被执行人申请,并开展法律知识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执法办案人员的工作能力。该区法院按照检察建议,恢复了该案的执行程序,依法准予变更被执行人申请,将辉德公司2名股东变更为被执行人,并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将涉案罚款及滞纳金全部执结入库。
结婚后,她长期遭受丈夫家暴,导致身体功能受损,精神分裂。经北京市丰台区检察院支持起诉,法院判决准予王某乙与丈夫李某离婚,指定王某甲为王某乙的监护人。日前,丰台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对犯罪嫌疑人李某批准逮捕。
在长达10余年的婚姻生活中,曾女士及幼子长期生活在被家暴的阴影中,身心受到严重伤害。近日,经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检察院依法支持起诉,法院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并于当日送达派出所及社区协助落实。“这两三天情况怎么样?”11月28日,承办检察官电话回访曾女士,她的声音平静稳定了许多,并表示法律给了她安全感。
近年来,湘西中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不断优化工作举措,努力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尤其是法院牵头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3个一级指标,涉及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要从细节入手,抓早抓小,处处为当事人和企业考虑,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融入日常,抓在平常。”湘西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邱贤周说。
有关专家认为,川渝两地消委组织在全国率先联合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有效克服了跨区域审理造成的信息不畅,也避免了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重复起诉造成的司法资源浪费,对于探索多维度、跨区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该案的判决再一次引发公众对公益诉讼的关注。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辽宁省纪委监委消息: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原副组长李明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辽宁省大连市监委监察调查。
2022年以来,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检察院精准服务经济建设,找准服务大局、优化营商环境的着力点和结合点,积极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助力企业走好合规之路,以检察能动履职服务“六稳”“六保”,成功办理了首例企业合规案件。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形势严峻,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聚焦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领域的法律。该法律对人民生活有什么影响?能够针对性地解决哪些问题?人民网邀请专家进行解读。
截至今年11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检察院通过检察监督,先后让25起“套路贷”纠纷案全部进入再审程序,并全部获得法院改判。32名原审被告跳出“陷阱”,被保全的和查封了两年之久的房屋、车辆顺利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