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崔思萌的“教科书式”自救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突发事件的“第一响应人”。期待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每一个人都能具备识别安全风险、应对紧急情况的基本素养,共同筑牢平安社会的根基。
3月16日,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启动仪式暨“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在广交会展馆举行,上千家单位提供5万多个岗位,其中面向博士、博士后的岗位近1万个。活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与广东省委、省政府联合主办。
一些读者和网友表示,“很多农业场景,让人想起读过的课本”“孩子的教科书里,不少内容讲到了农耕的历史、农业的发展”。看到留言,我们请记者梳理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近年出版的中小学教材,跟着课本探访春耕一线。春分将至,让我们感受新的耕耘随着春光铺展开来,新的丰收在春日里孕育生长。
底泥清淤,是太湖治理的关键。自新一轮太湖清淤工程启动以来,大量底泥被用来重塑生态湿地、回填矿坑,助力生态修复,在改良耕地、用作路基等方面也有不小的应用前景。大体量、低成本持续消纳太湖淤泥,越来越多资源化利用手段正在探索落地。
近年来,伴随乡村全面振兴,农村环境越来越美。与此同时,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和美乡村”。如何建设和美乡村?不少读者就此提出意见建议。
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去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发展势头强劲。辽阔富饶的海洋,不仅滋养出渔业、油气、船舶等传统产业,还在涵养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能等新兴产业。向海洋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我国全力促进海洋能新技术、新模式发展。近日,记者来到东海之滨,聆听海洋奏响的“绿色能源”之歌。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日前部署各地各高校面向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征集一批“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推动高校加快适应人工智能发展对人才需求、就业服务等提出的新要求,帮助用人单位培养和招聘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工智能应用人才,更好促进校企人才供需对接。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和涉预付式消费典型案例,明确裁判规则,回应社会关切。《解释》就适用范围、责任主体认定,预付款的返还和赔偿责任、卷款跑路责任等问题作出规定,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湖南一批高校加快学科结构调整,成立湘江卓越工程师学院,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潜能,加快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新路径,着力培育一流创新创业人才。
在四川广元剑阁县,传承“交树交印”古制,一场“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离任交接仪式”日前举行,现场交接古树名木12510株。蜀道翠云廊,见证着古树名木保护制度的传承,记录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近日,为期3天的2025年伦敦书展在英国伦敦奥林匹亚展览中心闭幕。本届书展共吸引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出版机构、3万多名出版界人士参加。中国出版机构携4000多种精品图书亮相,中国展区还举办了交流互动和版权合作等亮点纷呈的活动,以书为媒,促进文明互鉴。
近日,美国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引发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方面批评和不满。从钢铝关税到“对等关税”,再到汽车关税,美国政府近期频繁挥舞关税“大棒”,引发国际社会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普遍担忧。国际舆论认为,这非但难以提振美国国内相关产业并带来更多就业,还将损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全球经济和多边贸易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世界需要交流,创新需要合作。中国开放的大门将始终向各国人才敞开。外国专家在华工作、生活的经历,是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2024年,共100名外国专家获颁中国政府友谊奖,本报记者采访了其中6位获奖者,讲述他们与中国的友谊和故事,分上下篇推出。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这些新鲜事似乎在提醒大家:人工智能正在突破屏幕的束缚,开始在现实世界施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