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生曾建强在研究员王新明和张艳利的指导下,提出的考虑种内变异优化代表性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因子的原位测量方法。相关成果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通讯》。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徐洛浩团队重构了软骨鱼类及有颌脊椎动物的染色体演化历史,获取了首个软骨鱼类高质量Y染色体序列,发现鲨鱼的XY性染色体起源于其共同祖先,距今1.8亿年前。7月11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基因组学》上。
太空行走渴了怎么办?喝“尿”就能解决。近日一项发表于《空间技术前沿》的研究报道了一种水过滤和回收系统。该系统可以回收利用尿液中的废水,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即将到来的载人登月任务做准备。
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设立于2023年,旨在表彰在数学、理论物理及理论计算机和信息科学三大基础科学领域发挥根本性推动作用、做出杰出贡献且具有独创精神的科学家,他们的工作在过去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深刻地影响了学科发展。该奖项面向全球科学家,不限国籍、性别、种族和年龄。
中国西南部是鱼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两年前,几名鱼类爱好者在野外游玩时发现了一种长相奇特的鱼类,它像圆盘一样吸附在石头上,身体呈深绿色,有着斑马一样的黑色条纹,有一个形象的俗名——“绿斑马”。
东北林业大学王传宽教授团队在土壤有机碳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首次构建了土壤矿物结合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储量和周转的全球图谱,并研发了包含两种功能组分的土壤碳循环新模型,为提升土壤有机碳储量,助力“碳中和”提供重要科学依据。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
3D人体姿态估计是机器视觉理解人体动作的关键技术,在虚拟现实、运动分析、人机交互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目前,机器视觉领域往往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自监督学习,从多视角的二维(2D)图像中预测3D人体姿态。
研究团队通过从离子传导特性、热传导性能和机械稳定性三个角度对OMMs类材料进行分析,致力于寻找适用于复合固态电解质的性能优化策略,并提出了不同OMMs所面临的挑战及潜在解决方案。
研究发现,长链侧基与氟原子的协同效应能够协同改善玻璃态聚合物储能与加工性能。通过引入长链侧基增强加工韧性和极性,同时利用氟效应缓解柔性链段引起的击穿强度下降和能量损失增加,有效解决了玻璃态聚合物优异储能性能与加工性能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
西安交通大学宋江选教授团队针对高比能电极材料硅负极在电化学过程中物质交换引发结构畸变,导致服役寿命与高比能之间呈现出反向制约关系,提出高比能二次电池仿生设计策略,近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快报》和《先进功能材料》上。
丹麦科学家研究发现,反复暴发的鼠疫或导致斯堪的纳维亚的新石器时代人口减少。对100多名个体的古DNA分析揭示了这些农民的命运,并再现了他们的亲密家庭生活。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
德国科学家研究显示,在银河系半人马座欧米茄星团(半人马ω球状星团)内观测到的快速移动恒星为一个中等质量黑洞的存在提供了证据。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该研究基于哈勃空间望远镜20多年的观测结果,或有助于今后研究人员搜索这类难以发现的黑洞。
1942年,全面抗战进入第五个年头,山东抗日根据地遇到严重困难。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新四军政委、华中局书记刘少奇根据中央指示,从华中北上,来山东检查指导工作。在刘少奇的具体帮助下,山东抗日根据地扭转了战局、赢得了胜利。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辖区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南召县白土岗镇全方位、多举措、高效能筑牢安全生产“防护网”,通过实施“预防、宣传、排查、整改”四位一体的安全生产策略,有效提升了全镇的安全生产工作水平,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坚实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