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前进道路上,我们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宽阔的视野、更有效的举措,深入推进“群雁工程”,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合力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领域深入应用,促进农业生产更便捷、管理更高效,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近日,记者来到湖南益阳和福建福清,实地体验赋能农业种植养殖的新技术、新设备。
为提升宣讲感染力,宣讲团注重挖掘老兵自身的典型事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自身事、身边事。“‘老兵宣讲团’成员有的立过战功,有的参加过抢险救灾,他们每次回忆起军旅生活和往事都感慨万千、倍感自豪,总能引发听众的共鸣。”杨国宏说,每次宣讲前,宣讲团成员都要聚在一起交流讨论,对宣讲内容反复打磨,深挖感人的细节,努力把故事讲得更生动。
一场66分钟的演出,让学生们心潮澎湃。在宋元懋看来,“剧目中反复出现的电台,并非特指某一部电台,而是象征着中国革命的火种和希望,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忠诚与信仰。带学生观看演出,现场上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也是接受一次精神洗礼。”
二战末期,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局势急转直下。1945年2月3日至3月3日,盟军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发动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试图攻下这座被日本占领多年的城市。在这一个月的战斗中,日军在绝望中做出了令人发指的暴行:在马尼拉全城对平民发动大屠杀,烧杀抢掠,血洗了这座曾经的“东方珍珠”。
在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和平新村社区,有一个不一样的食堂,它由4支志愿者团队共同负责。这些志愿者义务出工、不拿报酬,用奉献和爱心让社区居民吃上放心可口、物美价廉的饭菜,守护着社区的和谐与温暖。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在南京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日前发布了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我国有3个地质遗产地入选,分别为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和桂林喀斯特,涉及古生物学、地貌和地质活动过程等领域。
报关单,是企业通关时向海关申报进出口信息的表单,也是观察外贸活力的“晴雨表”。一张张报关单,见证着中国外贸提质增效的不懈努力,刻录下外贸体制改革的发展轨迹。近日,记者来到江苏、山东、广东、新疆等地,透过一张张报关单,探寻中国外贸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中非合作论坛非方共同主席国塞内加尔总统法耶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总结双方合作成就、确定未来方向的重要契机。希望非中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合作取得切实成果,促进非洲国家经济转型,推动构建高水平非中命运共同体。
“中非合作论坛是非中开展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推动非中合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丰富了非中关系的内涵。”埃及总理马德布利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埃中建交以来,双方关系不断发展,政治、经济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埃方希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埃中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我们将抓住中非合作论坛、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充分释放肯尼亚等非洲国家的发展潜力。”肯尼亚总统鲁托在赴华出席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之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肯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两国务实合作成果丰硕。期待此次峰会达成更多共识,进一步促进非中各领域合作,为包括肯尼亚在内的非洲国家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助力非中携手迈向现代化。
“非洲国家和中国始终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期待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非洲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侯赛因·阿里·姆维尼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年来,中国为坦桑尼亚以及整个非洲地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非洲发展提供了重要启迪。
党的十八大以来,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中方同非洲朋友一道,从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团结合作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推动中非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进入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擘画新时代中非合作新蓝图。
中非合作论坛不仅是推进中非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也是南南合作的一面旗帜。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重要契机,中国将继续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携手非洲共同奔赴现代化新征程,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续写中非人民相知相亲友谊新篇章。
当今世界形势变乱交织,中国和非洲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要加强团结合作。中国和非洲通过共同探索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回答历史之问,携手推进合作共赢、和合共生、文明共兴的历史伟业,将为双方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