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擘画了中非合作新蓝图,为新时代中非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中塞关系深入发展带来新契机。中方将同塞方一道,以确立战略伙伴关系为新起点,心手相连,充分挖掘各领域合作潜力,打造务实合作新成果,推动中塞关系持续发展,更好惠及两国人民。
他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和农业发展战略专家,培育推广抗病、高产的远缘杂交小麦;组织开展多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数十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为促进我国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王振义眼里,最大的快活有两件事:一是学习,“把不知道的事变成知道”;二是治好患者的病。在与医学生们对话时,王振义说:“人生的价值在于为人类做了什么事、作出怎样的贡献。医生是为人类健康事业作贡献的,捍卫生命是一种职责和义务。”
7月初,国家文物局发布通知,明确重点场馆、热门场馆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适当延长开放时间、策划云展览等方式,更大限度满足观众暑期参观需求。国家自然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湖南博物院等多个热门博物馆都实施了延时开放政策。伴随政策落地,各地“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不少地区的博物馆成为年轻人的新晋“打卡地”和青少年暑期研学目的地。
一人之力有限,众人之力无穷。在农村,养殖业是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促进养殖业发展,就是在帮助农民群众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当下,乡村兽医还有很大的人才缺口。希望各方不懈努力,让更多人了解乡村兽医、尊重乡村兽医,吸引更多年轻人扎根乡村,拓宽服务领域,惠及广大乡亲。
位于新疆的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流域内分布着近1700万亩天然胡杨林,占全国天然胡杨林面积的90%以上,是南疆地区重要的绿洲生态屏障。通过引洪分流等科学治水措施,汛期的塔里木河成为生态补水的重要源泉,有效改善了流域沿岸的生态环境。
约300年前,客家先祖从粤东地区迁居而来,在盐灶村安家落户。从此,银叶树成为盐灶村的“守护树”,抗风抵浪、护岸护堤,保护村庄少受侵扰。46岁的盐灶村村民蓝学文说,村民们都知道银叶树的好,一直用心保护,常怀敬畏之心。“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不能伤害树木。”蓝学文说。
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何尊、逨盘、秦公镈等国之珍宝讲述着古老的历史;丰富多样的展览通俗易懂、设计巧妙,向观众传递知识与文化;“小小讲解员”等一系列教育活动提升青少年的观展体验……人们徜徉于展厅之中,与青铜文物面对面,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还记得,我们在北京游览颐和园时出了点小意外。一名同学突发疾病,带队老师要立即送他去医院,只能留下不会说外语的导游和中文还不是非常流畅的我们。作为学习中文最久的学员,我自告奋勇为大家当翻译。一路上,我基本能听懂导游的讲解,顺利给大家做了翻译,获得同学们一致好评。这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学好中文、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决心。
中国和意大利两个伟大文明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就将远隔万里的中国和古罗马联系在一起。汉朝曾派使者甘英寻找“大秦”,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和地理学家庞波尼乌斯多次提到“丝绸之国”,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更是在《博物志》中对万里之外的“丝国”产生联想。虽然彼时的东方与罗马尚未直接接触,文化上的交流往来却从未断绝。
《粘响》以贝叶为书写载体,内容是明代傣族诗人帕拉纳创作的英雄史诗,讲述猛粘响公主之子苏年达的传奇故事,被称为傣族叙事长诗“五大诗王”之一,体现了丰富厚重的傣族文化。从清代贝叶刻本《粘响》,可以窥见古代中国与南亚古国文明交流的悠远历史。
作为连接南北疆的重要通道,乌尉高速公路全长近320公里,桥隧比超40%,自2019年批复开建以来,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81%。2025年天山胜利隧道贯通后,乌尉高速便能实现全线通车。届时,驾车穿越天山仅需约20分钟,乌鲁木齐至库尔勒车程将从7个多小时缩短至约3小时。日前,记者前往建设现场一探究竟。
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夜游、沉浸式展览展示、沉浸式文化街区……今年以来,旅游市场持续回暖,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成为新热点。以景区、文博场馆、休闲街区等多元场景为载体,结合人工智能、全息影像、增强现实等软硬件技术,沉浸式旅游带来的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丰富了人们的出游选择,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统筹投入资金492.8亿元,支持实施50项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1517亿元,增长6.8%;省科技创新攻坚专项资金由4亿元增加到10亿元,单个项目平均支持强度提高5倍左右……在财政增量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安徽积极推进预算管理方式创新,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初步走出一条“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