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在位于新疆克拉玛依的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内,在焦化装置密闭除焦、净化水异味治理等10余项环保项目的加持下,采用内循环、双膜法深度处理污水,固废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
为确保草莓品质与口感,大棚负责人朱存宝下足了功夫。在每个大棚内放置蜂箱,利用蜜蜂自然授粉,同时配备了保温设备、智能温控与通风系统,从种植技术到温湿度等调控,严格把关。全程采用绿色、有机种植方式,不仅避免了果实畸形,提升了产量,确保了果实品质优良,口感鲜美,还使草莓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为进一步加强工伤预防工作,切实提升新业态领域企业工伤预防意识和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日前,湖北襄阳首次以夜校形式开展工伤预防培训在老河口市启动。
“建交以来,厄立特里亚与中国始终真诚友好、携手共进。”厄立特里亚国家博物馆馆长优素福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与中国的交流合作对我们的发展非常重要,希望未来两国搭建更多合作平台,扩大人员往来,进一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实现共同发展。”
优化粮食补贴政策流程,是粮食安全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让补贴政策从“拆盲盒”变为“明码标”,让种粮农民从“猜政策”转为“用政策”,有助于把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稳,让希望的田野更加生机勃勃。
作为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沈昌健一直对“三农”问题十分关注。2023年全国两会,沈昌健准备了《关于加大科技扶持力度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通过科技的力量为农村的产业发展赋能,打造更加强大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2024年全国两会,沈昌健就农村秸秆综合利用、农村养老、大棚搭建质量标准等问题提出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刚刚从宁夏调研回到北京,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黄绵松又在为去云南、湖北的调研紧锣密鼓作准备。他告诉记者:“只有深入一线,才能掌握实情,为提案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持,进一步推动水环境治理。”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斗拱爷爷”王永先用清晰生动的科普方式,让古建筑知识变得可亲可感,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古建筑。这背后,是深深的热爱,饱含着将文化瑰宝代代相传的责任感。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郑望春提出了《关于推进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的建议》。在他看来,当前农村通信网络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运营商建设和运维成本高、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建议根据实际需求,科学规划网络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农村网络高质量发展。
2013年8月,高荡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5年被评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如今,高荡村依托布依族历史文化、古朴的建筑风格、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淳朴的民风民俗,以“景区化打造、集团化运作、共赢化发展”的全域共建共享模式,打造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昔日古村落吃上了“旅游饭”。
得益于科技的赋能加持、深加工的延链补链,越来越多的传统农产品突破“微笑曲线”的底端束缚,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实现了从产业链低端到中高端的“骐骥一跃”,淬炼出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更充分的议价定价能力。
作为一个有着20年“搓龄”的搓澡工,我亲眼见证了这股冬日“暖流”。不少游客刚下飞机火车,拖着行李箱就来排队搓澡,场面跟春运有一拼,有网友戏称这是“南泥北运”。尤其是冰雪大世界一开,我们就更忙活了,从“一班制”变成“三班倒”,收入也“搓”高了,每月从4000多元涨到近8000元。
从初出茅庐的“修庙人”,到科普视频博主,王永先与古建筑结缘50余年。30多年前,王永先全程参与圣母殿的大修。如今,他又把“课堂”设在这座大殿前,借助网络把古建筑的魅力传播给更多年轻人。
从修理单台传统设备,到维保整条自动化生产线,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电工高级技师樊凡扎根生产一线20余年,累计主持及参与车身厂设备改造改进项目37项,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技术能手、三秦工匠等荣誉,并被确定为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
除了应急救援,日常养护工作虽琐碎,也重要。修补油路、维修边沟、沥青灌缝;清理积水、淤泥和河床;为公路安全设施刷漆……从成为养路工那天起,拉巴次仁就把“及时消除隐患,保障安全畅通”当作自己的目标。
伴随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的发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增长迅速。在一系列利好措施的推动下,各方大力推进算力资源布局建设,智能算力行业落地应用速度不断加快,反映了市场的迫切需求,也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的积极布局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