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如何做到“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科技成果转化面临哪些难点,该怎样克服?如何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平台在对接产业链创新链方面,能发挥什么作用?全国两会期间,记者会外采访企业、院所,看做法、探需求;会内倾听代表委员,聊想法、话建议。
3月9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邀请民政部部长陆治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3月9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议案组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郭振华就代表议案建议办理介绍了相关情况。根据大会主席团第一次会议决定的代表提出议案截止时间,到3月8日12时,大会秘书处共收到269件议案,其中,代表团提出的26件,30名以上代表联名提出的243件。
各地各部门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齐发力,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发展的密码就在这里”“全国两会的背后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期待了解中方关于全球治理的方案”……透过全国两会,国际社会更直观感受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进取之势,更深入理解“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更真切体悟中国“同球共济”的胸怀担当。
走进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哲学与科学学院教授路易斯·保利诺的办公室,记者的目光立刻被墙上的一张报样吸引,那是人民日报1949年10月1日头版的复印件。他告诉记者:“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我始终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逐渐了解并喜欢上了中国,对中国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付出的不懈努力感到由衷钦佩。”
2022年至今,无论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还是在“三农”工作对口协商座谈会上,钱学明针对部分地区“县域医共体”改革变形和不到位问题,又锲而不舍连续3年在全国政协协商平台上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县域医共体建设涉及诸多部门,要出台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指导意见。”“以医共体牵头医院名义招录医生,以此确保乡镇卫生院招得到人。”……
一粒良种化作嘉禾万顷。这一份提案,从提出、审查、立案,到交办、遴选、办理,直至督办、答复,各环节都体现着政协委员的智慧、科研人员的钻研、农民的汗水、政府部门的推动、协商机制的保障,这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
预算报告被称为“国家账本”。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支持扩大国内需求、改善民生,财政政策有哪些举措?代表委员和会外专家展开热议。
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12年的18%,降至2024年的14.1%。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空间在哪、潜力几何?下一步如何发力?将带来哪些改变?记者进行了采访。
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要求“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代表委员建议,各方要综合施策、协同发力,让以旧换新行动扎扎实实给百姓美好生活“加把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当前,青年消费群体正成为新型消费的主力军。对经营主体来说,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青年消费需求,让一些企业转型发展、尝到甜头,也让一些企业感慨“年轻人的钱难赚”。消费市场新变化,给企业发展提出了新课题。记者连线会内会外,探讨如何进一步释放青年消费巨大潜力。
政务服务话题引发热议,有网友提问:办事材料和环节还有哪些可以减、怎么减?线上线下服务如何更好融合?推进政务服务改革,还有哪些更务实的举措?代表委员回应网友关切,积极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