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好文荐读 > 正文

咖啡香飘维也纳

郭梓云    2025-04-11 07:41:24    人民日报

来到奥地利维也纳,为体验当地的咖啡馆文化,我随其他游客在中央咖啡馆门前排起长龙。这是维也纳最具历史底蕴的咖啡馆,坐落于费尔斯特宫,巴洛克风格的设计奢华优雅。自1876年开业以来,中央咖啡馆迅速成为思想巨擘、艺术先锋的热门聚会地,孕育出颇多流行于20世纪欧洲的艺术灵感。

走进咖啡馆,奥地利作家、诗人彼得·阿尔滕贝格的塑像在入口处迎接客人。他将通信地址留在这里,接待朋友也在这里,写作自然更在这里,于是就有了名言“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前往咖啡馆的路上”——足见咖啡馆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在四周鼎沸的交谈声中,点一杯经典的维也纳混合咖啡,醇香弥漫,时光流转,我仿佛置身当年名人大家在此激烈辩论、灵感迸发的氛围中。

作为欧洲三大咖啡文化发源地之一,维也纳的咖啡传统历史悠久。据传1683年维也纳之战时,哈布斯堡王朝的士兵发现仓惶败逃的奥斯曼帝国敌军留下的几麻袋咖啡豆,自此拉开维也纳咖啡发展的序幕。19世纪末,维也纳的咖啡生意进入鼎盛时期,全城咖啡馆数量约600家。为招揽生意,许多咖啡馆免费提供报纸,据说中央咖啡馆最多时曾提供过250类报纸杂志。

在维也纳,咖啡馆不仅是当地人喝咖啡、品美食的空间,还成为知识分子汇聚思想、启迪创作的场所:施特劳斯父子在这里进行音乐创作,茨威格和弗洛伊德是这里的常客,卡夫卡常伴着维也纳混合咖啡沉浸在“存在主义的焦虑”中……艺术家、思想家、作家往来于此,伴着咖啡的香气,激荡出智慧的火花,既塑造了维也纳的城市风貌,也影响着欧洲的历史文化走向。

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维也纳咖啡馆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如此评价:人们在这里消费了时间与空间,而账单上只写着咖啡。这与茨威格对维也纳咖啡馆的描述何其相似:“相当于某种俱乐部,以便宜的价格,向所有人开放。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点一杯坐上好几个小时,聊天、写作、玩牌……”

历史长河中的群星已渐黯淡,咖啡馆里的精彩对话与灵感跃动仍在进行,维也纳人的日常生活依旧弥漫着咖啡的馥郁醇香。正午的阳光透过拱顶窗玻璃斜洒而下,那些曾被卡夫卡的笔尖划过、施特劳斯的琴键敲响、茨威格的烟灰飘落的空间,在明暗交错间悄然苏醒,静待岁月更迭、时光流转。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1日 第 17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次穿越近七百年的对话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