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我刚去英国不久,就听说有“筷子俱乐部”这么别具一格的民间组织,在推崇中华美食,宣传中国文化,促进中英了解。
我特别喜欢“筷子俱乐部”这个可谓形神兼备的名字:一方面俱乐部在活动形式上多借用聚餐安排演讲和交流;另一方面筷子作为餐具,尽管平常简单,但许多学者认为这是东方智慧的体现。
第一,筷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餐具,是历史的选择和文化的反映。
关于筷子的起源,史无明确记载,只有各种传说或推测。文献中最早提到筷子的使用者是3000多年前的商纣王,当时他使用“象牙箸”。我个人比较倾向这么一种说法:中国的先民最初以树枝或细竹从陶锅中夹取热食,慢慢地筷子就产生了。这情形就仿佛我们今天吃四川火锅,徒手不能,刀叉也不便,只能借助筷子帮忙。
中国人保留了使用筷子的习惯,应该与中国长期的农耕文明和饮食结构有关。中国人的饮食一直以谷物等种植物为主,即使食肉,也一直如孔子所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因此,餐桌上一双细细的筷子足矣。可见,使用筷子是由中国的经济、历史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由此想起一句听来富有哲理的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筷子是这样,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模式也是这样。
中国的社会制度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也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多样性所作的贡献。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则是中国人民根据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开辟出来的一条新型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从实践上充分证明了中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是行之有效的,符合中国的国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第二,筷子与刀叉并非水火不容,只是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
为什么西方人使用刀叉吃饭呢?这个问题我并没有考证过。但是直觉告诉我,当你面对一大块牛排时,尽管筷子不能说完全没用,但肯定比不上使用刀叉优雅。正是由于中西方饮食结构、食物制作方法不同,所以在餐具上体现出了区别。但无论使用何种餐具,都不会妨碍我们享用本民族的美食。广而言之,只要东西方国家根据自身国情选择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也就不会妨碍我们享用发展的盛宴。
中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模式与西方不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并不影响中西方和平共存、共享繁荣。正如阳光因七色而斑斓,世界因多样而美丽,从人类历史上看,正是因为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接触和吸纳,才推动了新观念的萌芽,产生了新思想的火花,孕育了人类文明今天的成果。
第三,既会用筷子,又会用刀叉,世界将会更加和谐。
今天到中餐馆就餐并使用筷子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同时许多中国人拿起刀叉吃顿西餐也稀松平常。中国古训说,“民以食为天”。人类学家、美籍华人张光直先生也曾直言:“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如果在餐具和饮食方面中西方能够彼此接受和喜爱,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处理好中西方关系呢?
处理好中西方关系,相互了解和尊重是关键。我一直认为,中国对西方的了解比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要多得多。这主要是因为,近现代100多年来中国一直在虚心地学习西方。但西方有些人总丢不掉“文明优越论”,总认为自己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文化高人一等,视自己的价值观为“普世价值观”,总想把别人的文化变成自己的“亚文化”。我确信,这些人不代表西方社会的主流,他们阻止不了东西方相互学习、共谋发展的大趋势,更阻挡不了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
实现文明和平共存、共同进步,需要承认不同文明的平等地位,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其他文明,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学习。因此,中国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命运共同体”。这是充满东方智慧的,同时也是最符合世界根本利益的思想。
中英关系是当今世界很重要的一组大国关系,这种关系好比一双筷子:
第一,筷子是没有长短、不分左右的,中英关系也是平等的。中英是合作伙伴,既然是伙伴,两国关系就应当建立在互相尊重、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就应当加强战略互信,妥善处理分歧。
第二,筷子使用起来讲究协调与配合,中英关系也需要加强合作。今天的中英关系,早已超出了双边范畴,具有全球性和战略性。中英关系要想发展得好,双方一方面要加强在双边经济、教育、文化等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扩大利益基础,造福两国人民;另一方面应当在国际事务中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共同致力于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第三,筷子不仅是用来夹食物的,关键是要把食物夹起来送到嘴里,中英关系也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不断提升发展。
我在担任中国驻英国大使11年间,见证了中英关系的高光时刻。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中英双方将关系定位提升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英货物贸易额翻了近一番,英国对华出口增长约20倍,中国成为英国第三大货物出口市场;中国对英投资增长约20倍,英国成为中国在欧洲第二大投资目的地国。中英金融合作开创诸多“第一”:英国第一个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券,在西方大国中第一个申请加入亚投行,伦敦成为世界第一大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和第二大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沪伦通”是中国与外国证券交易所首个互联互通机制……两国文化、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成果丰硕,共同制定了《中英科技创新合作战略》,英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署科技创新合作战略的国家。
这11年,中英关系也经历了起伏和挫折。特别是进入21世纪第三个10年,在百年变局和疫情叠加的背景下,英国的对华认知和定位发生重大变化。
知往鉴今,我始终坚信,中英关系对中国和英国都是十分重要的双边关系。中英关系可以说是我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一个缩影,涵盖政治、外交、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环保等方方面面。尽管近年来两国关系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中英关系对于两国和世界的意义没有变。中英合作互利共赢,发展中英关系有利于双方,有利于世界。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