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传承发展地方戏曲

常德汉剧高腔寻新记

本报记者 颜 珂 孙 超    2025-01-17 08:42:15    人民日报

当年唱小生,如今成“老生”——53岁的湖南常德汉剧高腔保护传承中心(下文简称“中心”)副主任丁松一直以来放心不下的,是如何为高腔传承寻新人。

常德高腔,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常德市考察调研时指出:“常德是有文化传承的地方,这里的丝弦、高腔、号子等要以适当载体传承好利用好,与时俱进发展好。”

“中心平均年龄40岁,是个‘高龄’剧团。没有新鲜血液补充,怎么传承利用发展?”前些年,丁松一度心里急。

30多年前,丁松毕业于常德艺校戏曲专业。随着院校调整,当地学校不再承担传统戏曲的人才培养任务。曾被称作“戏窝子”的常德,学戏的孩子越来越少。

冬日午后,常德市第七中学体育馆。一群身着练功服的十三四岁少年,个个身形挺拔,动作潇洒连贯。

孩子们来自常德汉剧后备人才定向委培班。常德探索汉剧人才培养新模式,中心联合常德市第七中学、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立定向委培机制:不光免学费,毕业后还能直接进中心工作。“海选”公告一发出,报名人数超过800人。精挑细选后,40名孩子成为首届学员。

练功房里,交织着几对特殊的师生关系——委培班年纪最大的教师吴建军,是丁松的老师;班主任聂长维,又是丁松的学生。加上年轻面孔,汉剧高腔连接起四代人的传承。“有了稳定的人才培养输送机制,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丁松说。

新人之外,场地一度也是难题,中心排戏演戏只能到处“蹭”场地。传承利用发展,新空间哪里找?

去年以来,在常德市宣传文化部门支持下,中心入驻常德河街。跟着丁松走进常德河街鸳鸯走马楼,中心演员为迎新春排练正忙。青年演员一段唱毕,丁松忍不住叫好。

还有更大舞台。市里新建了常德大剧院,预计上半年便可移交运营。

发展新空间,也蕴含在与时俱进的创新中。

老戏年轻人不爱听?那就从身边人身边事说起。正在排练的《桃花源里可耕田》,是中心2024年实地采风后赶排的一部新戏,刚摘得第八届湖南艺术节6项大奖。内容取材新农人扎根农村、种粮致富的鲜活故事,“主人公”都是常德百姓熟知的乡村全面振兴带头人。“服装新、舞美新、题材新。”丁松说,“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做党的政策的宣讲员、新时代历史性成就的歌颂者。”

常德市第七中学体育馆内,14岁的上官仁杰练得满身是汗,“振兴汉剧,10后也能出力。”

丁松悄悄盘算,“第一批孩子毕业是2031年,那时我还没退休,盼着同台唱高腔!”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17日 第 01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