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台山有“梁” 书声荡漾

陈红    2025-03-28 16:24:42    《人民周刊》

南国二月,情润人心。2月27日上午,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广东省台山市华侨中学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200多名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了人民日报出版社联合台山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举办的“金台少年阅读行”启动仪式。

作为活动特邀专家的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梁衡先生,高举“金台少年阅读行”台山站旗帜,颁授给台山市教育局局长林永新。旗帜高扬,书香氤氲。人民日报出版社这项青少年公益阅读活动在台山正式启动,阅读精神的传递永不止息。自古以来,台山就有崇文重教的传统。而今,新形式的公益阅读活动开启,愿书香溢满台山,为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注入美好的精神力量。

2月26日一早,就收到梁衡先生的微信:“我出发了。”

我回复梁衡先生:我和王必胜老师一同打车前往机场,估计得半个多小时,咱们登机口见。

初闻梁衡先生的名字,是在初三的语文课本里,《晋祠》一文以精妙的比喻、华美的语言书写晋祠建筑的宏伟和历史底蕴的深厚,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后来,我当了中学语文教师,又像当年我的语文老师一样,带学生赏析这篇文章。

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榜样:致敬革命前辈》《人民日报教你写好文章》等热销图书,编选了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作者刘利元的几篇文章,从而与他这位作家型宣传部部长结缘,进而与著名侨乡台山结缘。于是,人民日报出版社公益阅读活动“金台少年阅读行”也得以顺理成章落地台山。

梁衡先生是这次“金台少年阅读行”台山站的特邀嘉宾和授课专家。有幸与梁衡先生一块儿出差、近距离走近这位作品连续40多年入选人教版中小学语文课本的散文大家,实在惊喜。

我和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原副主任王必胜老师同车从报社出发,赶往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王必胜老师是梁衡先生十分信任的同事和作家朋友,这次能请到闭门著述、很少远行的梁衡先生远赴台山,便得力于王老师的邀请。梁衡先生既是报社老领导,又是我仰慕的文学大家。一路上,我不由得跟王老师表达我的惴惴。王老师说,梁总为人十分谦和,大可放松。听了王老师一席话,霎时觉得,从车窗漫灌而入的晨风亦更凉爽宜人。

在飞机上见到梁衡先生,一身简单的装束,一脸亲切的微笑,果然让我瞬间卸去了紧张忐忑。我问梁衡先生,中午抵达广州时,要不要吃过午饭后再赴台山,他回答:“飞机上有饭,我们在飞机上吃完,接着走行不行?能省很多时间。”

飞机在广州白云机场落地后,坐在去台山的公务小巴上,梁衡先生和接站的台山市委宣传部小戚一路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台山的历史和行政区划设置等。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梁衡先生毫无倦意;抵达台山后,梁衡先生也未按大家的建议休息,而是稍作休整后,便去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参观,这是台山华侨文化的集中展示区。梁衡先生一边看,一边感慨台山人的勤劳和聪慧、勇气和担当。当看到“飞虎队里的台山人”这个板块时,梁衡先生回头对我说:“你们可以此主题策划一本书。”一旁的台山市委宣传部部长刘利元详细介绍了台山籍飞虎队员的英雄事迹,并递上当地编的一本《“飞虎”精神永驻侨乡——台山华侨与“飞虎队”抗战史迹》。梁衡先生把这本书交给我,让我带回社里,以便好好研究这个选题。老领导的认真严谨和思路敏捷,让我深深受益。

晚餐时,梁衡先生担心用餐时间过长,建议一切从简,别把时间用在这些地方。但刘利元部长显然有备而来,说梁衡老师的读者粉丝太多了,机会难得,因此只能安排了晚餐前的签书环节。刘部长话音未落,一大摞梁衡先生的新书——《人生谁能无补丁》《天边物语》,便展现在大家面前。刘部长说,大家都想要梁老师签名,其他未来到现场求签名书的还有很多位。面对要签名的一长串名单,梁衡先生一丝不苟地逐一写上大家的名字和他的名字以及日期。大家边看梁衡先生签字边议论说,很多作家都只是签上自己的名字,哪有梁衡老师这么认真?梁衡先生也笑着说,他们有时不只是签名,而是签一个让人难以辨认的符号。

晚餐节奏很快,梁衡先生毫无架子,大家也自然随意。自称是梁衡先生半个老乡的刘利元部长请梁衡先生去看看台山历史文化街区,梁衡先生欣然答应。刘利元部长老家就在梁衡先生大学毕业后的下放劳动地——内蒙古巴彦淖尔,10多年前,他从内蒙古来到江门市任文广新局副局长、教育局副局长,后来又调到台山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早已是“台山通”了。他的多篇写当地的散文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报刊上。因此,他是最理想的导游和讲解员。

美丽的侨乡台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一路上,刘利元部长如数家珍地为我们介绍台山的风土人情、文旅特色。来到古色古香的台山历史文化街区步行街,骑楼风貌的建筑颇有近代民国风,一些斑驳了时光的小巷就藏在历史文化街区里。走到街区“我在台山很想你”的牌子旁,大家提出和梁衡先生合影,梁衡先生笑意盈盈,一一满足大家的心愿。

循着软糯悦耳的南音,我们被吸引到老街区内的这家台山声韵曲艺社。一男一女两位本地居民对着乐谱认真演唱,七个乐师忘情伴奏。一曲终了,坐在门口简易沙发上静静品听的梁衡先生走上前去,询问曲目名。女演员报出剧名后,因方言浓重,见我们一脸茫然,便拿出曲谱指给我们看,原来是《碧血溅佛堂》,写的是发生在宋时汴梁城的故事。梁衡先生笑着对我说,写的是你们老家的故事。梁衡先生兴致很高地与两位演员合影后,又走到乐队那里,与乐师交谈起来。他对那把中音二胡特别感兴趣,还特别奇怪,这个业余民乐队里怎么还有一个西洋乐器萨克斯,原来是当低音配器的。我想,正是因为梁衡先生保有对一切东西予以探究的习惯与乐趣,所以才成就了他那些传播甚广的散文名作吧。

第二天下午,在台山市新华书店内的分享会上,梁衡先生的出现点燃了现场读者的热情。对早期工作经历苦涩但风趣的回忆、与教材结缘的讲述等,讲者动情,听者入神。读着梁衡先生在讲座中列举的那些名篇,真可谓一山一水皆诗篇、一砖一瓦尽风华。

梁衡先生向现场读者分享了他的“二为三层五诀”的写作公式。通过聆听梁衡先生的分享,我对书店摆放的他那两本散文新作《人生谁能无补丁》《天边物语》也有了一些体会。《人生谁能无补丁》的书名出自梁衡先生的两句诗——“岁月蹉跎命多舛,人生谁能无补丁”。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让我不由得想起苏轼的“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来。《天边物语》则体现了梁衡先生“悟则有美,悟则生趣”的理念。悟中生美,在美中悟,也应该是我辈应该奉行的。梁衡先生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等奖项,这次“金台少年阅读行”台山站,能够邀请到这样的大家为台山师生和广大文学爱好者热情授课、答疑解惑,实在难得。

读者分享会远超出预计时间才结束。当晚,梁衡先生让酒店换了一个小房间,他说住大套间太浪费。大作家如此低调,对自己要求近乎苛刻,令人初时觉得讶异,随即便升腾起发自内心的敬佩。这次“金台少年阅读行”台山站活动,因为梁衡先生,相信让所有参与者受到更多教益,这种教益不仅仅是阅读与写作层面上的。

书声荡漾台山,书香满溢人心。

(作者为人民日报出版社第七编辑中心主任)

(《人民周刊》2025年第5期)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江门举行名家创作分享交流活动
下一篇:我们的节日:文学名家进校园暨《印象清明》新书研讨会在贵阳举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