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马街书会再开腔

本报记者 张文豪    2025-02-11 08:00:07    人民日报

2月10日,阳光明媚,64岁的刘秉利支好摊位,打起简板,唱起了拿手的河南坠子。蓝天为幕、麦田作台,不一会儿,他的小摊前便围满了听众。

宝丰有相会,马街赏书琴。河南宝丰县马街村的百亩麦田,人头攒动、曲音不断。当日,2025年宝丰马街书会在这里如期响锣开腔。

为了参加书会,刘秉利专门从200公里外的原阳县赶来。他每年都在这片麦地里亮书献艺,“往年会期常有雨雪,今年赶上了一个好天气。”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街书会每年正月十三举办,吸引大批民间艺人前来。大家负鼓携琴,在麦田中说书会友。今年,登记的到会艺人达1915人,共设536摊(棚)。

这边刘秉利还未唱罢,那边又响起平调三弦书。15岁的郭润家双颊通红,和老师傅们一起拉唱起来,“我是本地人,从小在马街书会听曲,希望能把这门技艺传承好。”

河南坠子、天津快板、京韵大鼓、山东琴书……数十种曲艺曲种在书会现场同时上演。人群中,70岁的李胜付听得如痴似醉,“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能听万卷书。赶这趟会,值了!”为了听书会,他骑了近3小时自行车来到现场,“当地人说,‘到了十三才是年’,这话真是不假。”

今年,书会以“守望说唱,情系万家”为主题,共设置17项活动,由中国曲艺家协会、河南省文联联合主办的第二十届马街书会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也在其中。

81岁高龄的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也来到现场,并献唱《岳飞传》,场下叫好连连。“1981年,我首次到访马街书会,便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年,我来书会已不下20次。”刘兰芳说,就像“回娘家”一样。

为将历史悠久的马街书会传承下去,当地申报设立“国家级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办曲艺培训学校,并为前来亮书的民间艺人提供补助。如今,马街书会已实现常态化展演。

傍晚,艺人们收拾齐整、陆续离场。马街的麦田也归于平静。这个时节,被踏过的麦苗不久后会再次破土。传统曲艺的种子,从乡土生发,茁壮向上。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1日 第 11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潜心钻研 青年科研人员打头阵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