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湖南常德鼎城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沃野绘新景 良田再升级

本报记者 郑智文 孙 超    2025-02-10 09:46:05    人民日报

“土地正动‘手术’哩!”农闲坐不住,湖南常德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种粮大户戴宏,这几天老在地里转悠。

挖掘机、旋耕机往来穿梭,推平田埂、平整土地。赶在春耕前,谢家铺镇启动了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

“你瞧这机耕道,宽出老大一截!”戴宏喜笑颜开,“今年,大农机能直接开到地头,降本还增效。”

10年前,27岁的戴宏返乡扎进田野,一家四口人流转村里的地,经营起家庭农场。“刚回来那阵子,几乎全是高低不平的‘巴掌田’。”戴宏说,“从这往前走百来米,得经过四五户人家的田。”

农机下不去,效率上不来,戴宏心里干着急。

转机来了,2015年底谢家铺镇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整治散乱田块,农机出入畅行。港中坪村近千亩双季稻,成为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核心区,去年亩产1203.7公斤。

“良田作保障,种粮也能够致富。”尝到甜头的戴宏,把流转的土地从50亩增加到480亩,2024年家庭农场综合收入超过60万元。

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在哪?

“小田改大田、大田变良田,升级灌溉渠、农田智慧化,咱们加速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谢家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粟绍军解释。

“眼前这1000亩,之前得有585块田,平均每块田不到两亩地。”粟绍军指向刚推平的田埂,“重新规划后变成163块田,田块大了,农机效率更高,港中坪村还能增加50多亩耕地种植面积呢。”

近年来,鼎城区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升级改造工作,截至2024年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9.87万亩。本次以港中坪村为中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辐射周边5个村(社区)4000亩农田。

沿着机耕道前行,田间正在布设的一块屏幕吸引戴宏目光。“核心片区同步进行智慧农田升级改造,今年,智慧灌溉、土壤墒情监测仪、虫情监测仪等设备全上……”

“那得赶紧学了,要不然真要掉队!”没等粟绍军介绍完,戴宏已经摩拳擦掌,“今年呐,更有奔头!”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 第 08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天然气带来了新生活”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