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山西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生产智能化 效益节节高

本报记者 刘鑫焱 郑洋洋    2025-02-04 07:11:40    人民日报

抓生产、赶订单。春节假期,多地企业开启“不打烊”模式。智能化生产车间机器不停赶制订单,农业科技企业以科技助力“走出去”,能源保供企业创新模式保煤炭供应……生产要素持续流动,不断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记者走进山西、山东、陕西等地企业,现场感受一线生产的澎湃脉动。

——编  者

 

室外冷风瑟瑟,厂内生产火热。山西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重轨道公司”)里,上万片高端动车车轮整装待发。为保障市场供应,公司春节期间人员倒班、机器不停,全力以赴保交付。

步入太重轨道公司车轮厂二线,大型环形加热炉作业声轰鸣。一块特定尺寸的钢锭,经加热炉高温煅烧后进入自动生产线,经过预成型、成型、轧制等工序,仅耗时52秒就变成一片车轮快速下线。

近年来,太重轨道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生产线实现了高度智能化,车轮年产量达70万片。

智能化,改变在哪?

在公司工作8年,热处理工魏巍对此感触很深:“过去操作凭经验,现在电脑自动算。”新投用的环形炉智能燃烧系统,嵌入了数据模型,能对生产工况进行感知,各生产环节实现互相配合,“系统投用后,无人化管控率达90%,能耗降幅达17%。”

生产线不少设备上都安装了一个黑色小盒子——震动检测器。“可别小瞧它!”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赵兴龙介绍,“这个装置能根据轴承、齿轮、联轴器等零部件的震动频率,实时监测并判定设备是否异常。”

说着,赵兴龙打开电脑,一条条波动曲线呈现在屏幕上,“这就是设备的监测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判断设备有没有‘带病’工作。”震动检测器投入使用以来,车轮厂二线设备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29%,故障率下降70%。

据介绍,与智能化升级前相比,太重轨道公司劳动生产率提高43%,产品缺陷率降低33%。近年来,公司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产品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18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0亿元。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04日 第 04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京顺义好风气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