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河南巩义海上桥村——

文旅融合架起“致富桥”

本报记者 尚嵘峥    2025-02-02 08:20:00    人民日报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春节假期,记者深入河南、浙江、山西等地乡村,采访报道当地新经验新做法,感受干部群众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火热劲头。

——编  者

 

踏上青石板路,登上青狮山,从山上往下望去,一座座青砖灰瓦的明清民居依势排开、错落有致,院落门前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显得格外喜庆。春节期间,河南省巩义市大峪沟镇海上桥村人流如织,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在黄土丘陵间寻找那座“海上的桥”。

“‘海上桥’这个名字很有画面感,一下就引起了我的兴趣。”带着好奇,游客王女士和朋友来到海上桥村游玩。据村中碑刻记载,古时村中有一眼翻花泉,终年不涸,人称“海眼”,人们搭桥过往,因而得名“海上桥”。

时光流转,现在的海上桥村凭借独特的明清民居和山地自然景观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架起了一座“致富桥”。

漫步海上桥村,景观美不胜收。走进传统民居,檐角上脊兽栩栩如生,墙壁上窗格古色古香。

5年前,海上桥村的传统民居还是一片破败。2020年起,巩义市加大传统村落保护、更新和发展力度,邀请专业古建修复团队设计施工,将文化脉络融入村落肌理,确保“修旧如旧”。

大峪沟镇党委副书记王晓辉介绍,目前海上桥村拥有42处明清古院落,其中22处河南省级文物保护院落,大多为一进式和二进式四合院,是豫西民居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

传统民居修葺一新,乡村业态更要突出特色。除了茶室、餐厅等业态,海上桥村还积极发展写生艺术、古建研学、非遗传承等特色项目,开设拓印馆、陶瓷馆等非遗工作室,丰富传统村落文化内涵。“我们开发了相关研学项目,已累计接待近万人次,收入约100万元。”王晓辉介绍。

几年前,10余名来自河南各地的画家发现了明清民居保留相对完整的海上桥村,开始定期到这里写生,一传十、十传百,海上桥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我们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29所院校合作,设立写生艺术基地,每年吸引上万名师生前来,还规划建设了28个画室和3000平方米的美术展馆。”王晓辉说。

据介绍,2024年,海上桥村累计接待游客超16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280万元,致富路正越走越宽广。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02日 第 04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增收账本沉甸甸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