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天津港升级设备提高效率——

拖轮很智能 靠泊快又稳

本报记者 靳 博    2025-02-01 08:10:00    人民日报

天津港,是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雄安新区主要出海口,“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点。春节期间,每天都有数百艘巨轮进出。

如何做到忙而不乱?一艘艘智能拖轮,发挥了大作用。

一早来到天津港,就远远看见智能拖轮“津港轮36”停靠在码头。“大船无法自行侧移,需要借助拖轮完成靠泊,就好比‘侧方停车’。”该轮大副董其财介绍。

开航时间一到,董其财一声令下,水手解缆,拖轮驶往预定海域。航行20分钟,瞧见一艘货轮出现在侧前方。“伴航期间,两船距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董其财说。

过去,伴航很考验驾驶技术。去年4月,高度智能化的“津港轮36”在天津港集团正式启用,实现核心算法软件完全自主研发。“咱这艘船,伴航时自主控向、控距、控速,还会智能避碰。”董其财语气自豪。

靠泊开始了。“我是‘津港轮36’,我将在您右舷船头作业……”董其财一边回应引航员指令,一边操作舵柄,调整航向,抵近货轮。

“这艘拖轮,可以根据海况和天气,适时微调航向,降低风浪影响。”二副张乃悦介绍,船上配备了智能集成“黑匣子”,能将数据参数实时发送给岸端、移动端,通过大数据交互及时发现海上突发事件,提供解决方案。

在确认受力角度和位置无误后,一前两后分布的3艘拖轮,将货轮送进泊位,顺利完成靠泊。“有了智能拖轮,操作更快更稳。”董其财总结道。

设备升级,效率提高。2024年,天津港集团港口生产创最好水平——货物吞吐量4.93亿吨,同比增长3%;集装箱吞吐量232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年增长100万标准箱以上。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01日 第 01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贸易不停 运输不停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