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河北武强木版年画——

一年更比一年美

本报记者 张 贺 吴 月    2025-01-25 09:07:00    人民日报

“今天有20多个年画订单,要发到四川、广东。”春节前夕,在河北武强县一家木版年画工作室里见到年画艺人辛彦军时,她正联系快递公司发货。

春节临近,这些天,辛彦军每天都从早上8点半一直忙到晚上11点。“前一阵‘春节’申遗成功,年画订单越来越多,有的顾客线上下单,一买就几十张。”辛彦军笑道,“这种红红火火的感觉,让人干劲十足。”

武强木版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于宋元、盛于明清,与千年古县交相辉映,年销量最多时可达1亿对开张。

植根燕赵乡土的武强木版年画被誉为“农耕社会民间艺术的百科全书”。在武强县北代镇前西代村,许多村民拿起画笔,将日常生活融入年画,也把古老年画融入生活。

41岁的温曙光在外打工10多年,干过装修,开过饭店,“干干停停,总不稳定”。村里建起年画非遗工坊后,打小喜好美术的他找到新事业:画年画、刻年画、印年画,最近还研究起线上直播。“多时一个月能挣1万多元,少时也有5000元。打算一直干下去,不改行了!”温曙光说。

目前,前西代村的非遗工坊有70多名村民从事年画产业,人均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古老非遗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法宝,做年画变成让人羡慕的职业。

年画带给村民的,不只是鼓起的荷包。

非遗工坊的绘画工作室里,几名画师沉心静气,细细勾勒线条。80后画师杨艳飞把自己的生活画进年画:画上有小提琴,这代表武强的“乐器小镇”;有滏阳河,代表身边的绿水青山;还有一袭粉裙的女孩,拿着几支画笔,就像她自己。

“艺术源于生活嘛!”杨艳飞说,“画年画让人精神富足。”

武强年画博物馆内,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康英勤正伏案创作。他刚从雄安新区采风归来,正构思用年画呈现雄安风貌,“自古至今,武强木版年画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这些年,康英勤创作了许多富有时代感的新作:年画娃娃肚兜上写着“京津冀”,象征京津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在传统年画《六子争头》基础上创作的“京津冀”版《六子游戏图》。康英勤说:“技法风格是传统的,内容题材是当代的,二者有机结合就能创作出有新意的作品。”

如今,跨界创新激发出武强木版年画新的蓬勃生命力。

辛彦军打开一个精致的长条锦盒,里面是她为一家国际企业设计的产品——年画手工上色体验装,里面有年画墨线稿,“把上色环节留给顾客,让更多人在一笔一画间爱上年画。”这笔订单足有7万份,辛彦军雇了几名帮手,忙了整3个月。

年画一年更比一年美,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强。“现在,九成以上村民家里都有小汽车。村里新铺了水泥路,安上了新路灯。”前西代村党支部书记武华松说,年画产业带动村集体增收,也改变了乡村面貌。村民把年画画上了农家院墙,人在村中走,如在画中游。“四季平安”“连年有余”“金山银山”……一幅幅风格质朴、色彩艳丽的年画,展示着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美好生活。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25日 第 04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延安苹果产业里的新质生产力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