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两千多年前,越国人就住“连排”了

绍兴百草园遗址考古有重大发现

王佳、周能兵    2025-03-05 16:48:14    浙江日报

纵横交错的木柱整齐排列在地上,树皮、茅草、竹篾等遗存随处可见……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绍兴市滨海新区斗门街道的百草园遗址考古现场,被规模庞大、保存完整的越国连排房屋遗存深深震撼。据悉,这是绍兴首次发现越国连排房屋遗存,也向世人揭示了两千多年前越国先民是如何建房子的。

为配合当地项目建设,2024年6月至7月,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该项目用地进行前期调查勘探时,惊喜地发现地下有古河道、水井等遗迹分布。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24年9月对该地块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2000平方米。

“遗迹主要为战国早期和六朝时期两层。”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百草园遗址考古发掘负责人王仁芳介绍,经碳十四测年,其绝对年代分别为公元前400年和公元400年前后,其中越国屋顶茅草遗存经测年距今约2390±30年。

遗址中,战国早期建筑基址面积约1300平方米,揭露木构建筑基址两处。其中一处为干栏式木构连排房屋,屋顶及墙体保存较好,屋顶的木构梁柱外侧覆盖茅草,由香蒲、芦竹、竹篾等层层叠压,用草绳捆扎而成,墙体主要由纵横交错的木柱及茅草构成,外层同样使用茅草层包裹。另一处为仅存木桩的建筑基址,主要由10列呈西南东北向木桩构成,木桩排列整齐,顺向平放横木固定木桩,各列木桩间铺有树皮类材料,判断其同样是干栏式建筑。这里的房屋遗存长35米,宽15米,两处房址区域出土有原始瓷杯、原始瓷瓿、红陶鼎、印纹硬陶罐、青铜钻头、建筑构件等。

王仁芳说,百草园遗址发现的越国遗存中,最大的特色就是越国连排房屋规模庞大且保存十分完整,这在越国考古中很罕见。尤其是保存较好的茅草屋顶、竹木结构墙体等战国建筑基址,对研究越国时期建筑考古有着重要价值,特别是为研究越国都城外围平民阶层建筑的营造方式、结构布局及先民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珍贵资料。百草园遗址还发现了战国时期的水工设施,为研究当时越地先民的海防模式与出海位置提供了重要线索。

除战国早期遗迹外,百草园遗址还发现了六朝时期各类遗迹38处,包括古河道护岸遗迹1处、沟6处、砖井7眼、灰坑24个。在考古发掘区东南角的六朝时期遗迹处,230平方米的护岸河沟底部发现了丰富遗存,共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0多公斤。另外,百草园遗址还发现唐代砖室墓1座、近现代坑19个。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湖州:“六无六有”综合救助点亮希望之光
下一篇:延庆111家企业形成低空产业生态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