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北京亦庄打造“大会+赛事+系列活动”矩阵推动产业落地

2025-03-05 14:56:04    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记者池梦蕊)今年,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将落地北京亦庄。3月4日,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经开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全介绍,为进一步优化机器人产业生态,北京亦庄重点打造机器人“大会+赛事+系列活动”矩阵,形成“高端、高频、高效”的机器人产业交流高地。

多家机器人参赛队测试训练

2024年,人形机器人“天工”亮相北京亦庄半马成为焦点,同年11月,“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征集令”在北京亦庄发布,得到了全国各地机器人企业的广泛关注,目前全国多家赛队有意参赛,并在紧锣密鼓测试与训练。李全介绍,作为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北京亦庄是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永久举办地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城一区”主平台,始终致力于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李全表示,通过人形机器人参与马拉松比赛等体育竞技赛事,既可以展示人形机器人发展标志性的应用成果,还能激发全社会对人机和谐共处的讨论和探索,进一步深化公众对于机器人能力的了解,以更高的社会关注度、认可度推动产业加速落地。

相比去年,今年最大的突破在于人形机器人可以参与半程马拉松全程的比赛,同时不局限于人形机器人的奔跑距离。李全介绍,对参赛机器人在过程中不更换电池、不更换机器人,奔跑距离最长的,将被评为最佳耐力奖;比赛期间通过公众号投票,人气最高的参赛机器人获最佳人气奖等奖项。在比赛结束后,大家不仅能看到所有人形机器人的绝活展示,还能看到人与机器人同场演出。此外,组委会还设置了科技创新研发奖励激励参赛团队,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全市50%

发布会上,李全介绍了此次人形机器人半马赛事落地北京亦庄的四大产业优势。一是产业链完整覆盖,形成核心零部件+人形、工业、特种、医疗、特种和医疗机器人——“1+6”产业体系,基本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到应用场景的机器人全产业链。目前已拥有优必选、小米等机器人企业百余家,产值上百亿元,产业规模约占全市50%,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实现了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和室外百级台阶攀登。二是生态体系健全完善,依托“一个园区、一批平台、一个中心、一支基金、一群人才”“五个一”工作机制,打造全市首个类人机器人未来产业育新基地和机器人柔性敏捷制造平台、国家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平台和标杆机器人孵化器,建设全市首家全品类机器人展示中心,十年沉淀世界机器人大会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合作。三是应用场景开放多元,围绕“机器人+”在高端制造、教育教学、园林水域、产业园区、商业服务等重要领域,形成了九大应用场景,释放超万个机器人岗位,近50亿元采购需求。四是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赋能,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制定实施了专精特新、国高新、人才等专项政策,设立覆盖孵化到发展阶段的百亿政府引导基金,构建覆盖全面、分层分级的普惠性政策体系。

目前,北京亦庄正全力打造全球一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新城,实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全球一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新城行动计划》。第一阶段预计到2026年实现十大应用场景全覆盖、聚集百家创新企业、汇聚千名高端人才及万台级量产能力。第二阶段预计到2030年构建“全链布局、全栈自主”的创新生态体系,确立中国战略支撑地、技术策源地及产业主阵地地位。

北京成为全国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创新和产业聚集地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维亮表示,本次赛事是北京市打造的机器人应用示范工程,将充分展示以“天工”为代表的北京人形机器人技术能力和应用前景,是北京市未来产业的标志性成果。

刘维亮介绍,北京的科技创新加速突破,人工智能大模型、多源信息感知、人机自然交互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机器人加速向高阶智能化跃迁,人形机器人创新产品不断涌现,运动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迭代速度。场景应用加速拓展,通过实施“百种创新产品、百个应用场景”的“双百工程”,北京已推动78种创新产品在93种应用场景内实现应用。此外,北京在机器人+园林、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教育等场景中,展现创新产品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的潜力。

刘维亮表示,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是与世界机器人大会一脉相承的重要载体平台。4月,北京将率先举办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并于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前夕,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机器人运动会将以人形机器人参赛为主,设置田径、足球、自由体操、应用场景等近20个赛项,充分展示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性能、智能交互、以及场景应用等方面技术进步和能力提升。“一会一赛”作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体育竞技的高水平舞台,将加速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产品迭代和落地应用,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及相关创新产品更好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类。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湖州:“六无六有”综合救助点亮希望之光
下一篇:阳泉高新区28个续建项目全面复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