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科技育种让“专家田”走向“百姓餐桌”

2025-03-03 16:36:20    内蒙古日报

初春时节、寒意未消。位于兴安盟扎赉特旗的兴安粳稻优质品种科技研究所里,所长柳玉山正专注地观察对比粳稻新品种,手中的记录本已密密麻麻记满性状数据。“春耕前是我们整理数据、优化育种方案的关键时期,每一组数据都关系到农民的丰收。”柳玉山轻声说,暖意融融的实验室内,孕育着春天的希望。

作为全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旗县,扎赉特旗位于北纬46°“寒地水稻黄金带”,但真正带动“兴安盟大米”声名鹊起、撬动当地稻米产业升级的支点,是科技育种带来的品质革命。其中,兴安粳稻优质品种科技研究所柳玉山团队培育的“兴育GA10”和“兴育GA07”系列良种功不可没。

“1993年研究所刚成立的时候,设备简陋、条件艰苦。”与稻种打了30多年交道的所长柳玉山回忆说,那时的他和团队扎根田间,开启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32年来,团队累计育成审定水稻优良品种19个,其中“兴育GA10”“兴育GA07”等品种以“长粒优、产量高、抗性强”的特点,成为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三省区水稻种植区的“明星产品”,年推广面积超100万亩。

2024年春,“兴育GA10”“兴育GA07”双双入选自治区水稻主推品种目录。前者亩产达1200斤,适宜扎赉特旗及周边积温较高区域。后者亩产突破1300斤,积温需求更低,种植范围更广。在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先锋村、水田村的示范基地,种粮大户刘勇捧起金灿灿的稻穗:“‘兴育GA10’这品种抗病性强,米粒晶莹透亮,每公顷多挣1440元,都是科技含金量!”

“以前育种靠经验,现在靠科技。”兴安粳稻优质品种科技研究所研究员吕维君说,眼下,他们正在推动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深度融合。2024年,兴安粳稻优质品种科技研究所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达成合作,共同开展“现代生物技术合作培育兴安粳稻新优品种”项目,通过基因编辑重组技术,大幅提升育种效率和精准度。“我们可以更快速地筛选出优良基因,缩短育种周期,培育出更优质、更高产的品种。”柳玉山介绍。

2024年,扎赉特旗水稻种植面积达69.5万亩,产量达35万吨。随着兴安粳稻优质品种科技研究所“兴育”系列水稻品种的推广,扎赉特旗“兴安盟大米”凭借清香微甜的口感、晶莹如玉的品相,正从“专家田”走向“百姓餐桌”。

“让每一粒种子都承载丰收的希望。”柳玉山的话语铿锵有力。兴安粳稻优质品种科技研究所将继续深化生物育种技术攻关,推动品种适应性向更广区域延伸,让“中国草原鱼米之乡”的品牌熠熠生辉。(记者 高敏娜 实习生 萨日娜)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湖州:“六无六有”综合救助点亮希望之光
下一篇:政策扶持助力北京视听行业大放异彩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