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青海西宁市城东区把生态文明融入思政课

小学生课堂“搬”进大自然

本报记者  贾丰丰    2025-03-27 11:00:49    人民日报

见证一颗种子的萌发,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影响?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的梨园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群“红领巾”的身影格外显眼——来自西宁市博远学校二年级的学生们正把自己培育的向日葵幼苗赠送给在锻炼的老人和附近的商户,“这是我们自己播种、浇水培育的向日葵幼苗,希望能给您带来葵花般的笑容。”

刚开学时,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废旧的瓶瓶罐罐盛土浇水,播下一颗颗向日葵种子。在孩子们精心照顾下,承载着他们期待的幼苗破土萌发。“这也是我们思政课的一部分,通过培育一颗种子、观察一棵树苗、了解一种生物,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学生心中。”博远学校副校长邓金霞说。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近年来,城东区教育局把生态文明融入学校思政课建设,引导学生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博远学校思政教研组组长孟娟介绍,学校建成了生态思政教育基地,分为生命教育、环保实践素质、环保倡导活动等板块。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生态教育学习活动80余期,参与学生约5000人次。

城东区八一路小学,两座教学楼的连廊中、花草繁茂处,是学生们的“秘密基地”。

一条细细的水管通向架在房顶的人造鱼缸,利用高低错位,水汩汩流向模拟湿地中的水培植物,沉淀、净化后的水经过虹吸系统,再次回到鱼缸……一个模拟的“沼泽湿地”跃然眼前。“这是师生一起动手设计搭建的,希望以此让孩子们了解湿地功能,让生态系统变得可触可感。”指导教师赵杰说。

除了模拟的沼泽湿地生态系统,赵杰还组织学生成立自然兴趣小组,带领大家饲养一些小动物。“我们鼓励孩子们观察身边的自然世界,发现其中蕴含的自然规律和美学精神。”赵杰说。

“小裸鲤、小裸鲤,圣湖的精灵,奋力向山海游去……”一曲旋律悠扬的《洑鲤》,已经成为城东区杨家庄小学的“第二校歌”。

“我们在讲课中发现,学生对青海湖的特有鱼种湟鱼——也叫青海湖裸鲤——非常感兴趣,湟鱼顽强拼搏、奋力洄游的特点也很吸引大家。于是,我们决定带孩子们到青海湖开展研学游。”杨家庄小学校长李培荣说。青海湖畔,30名“鲤小萝护鱼队”的小队员仔细聆听裸鲤知识讲座、认真做观察笔记。在此期间,音乐老师王延娥和孩子们一起创作了《洑鲤》。

沉浸式、体验式的实地思政课堂,让孩子们与自然对话,不断思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将着力打造主体多元、层次多样、形式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政课程体系,推动课程资源建设及成果共享,并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程讲授与学生参与形式,努力实现生态文明教育‘情、知、意、行’的统一。”城东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寄送涉诈宣传品,快递企业管理漏洞要堵上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