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寄送涉诈宣传品,快递企业管理漏洞要堵上

吕  莉    2025-03-26 11:03:32    人民日报

快递企业和相关部门要对加盟网点加强监管,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保障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收到莫名其妙的小件包裹,打开后里面有小礼品,还附带一张印有“扫码返现”字样和群聊二维码的卡片……近年来,类似的诈骗手法让不少人上当。

近日,国家邮政局发布公告,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因部分加盟企业对协议客户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致使涉诈骗宣传品通过韵达寄递渠道流通,造成受害人重大财产损失,已被依法立案调查。

追求效率的同时,安全底线不容突破。电商经济蓬勃发展,快递安全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递行业的加盟模式,虽然能帮助企业迅速铺开网点、扩张业务、降低成本,但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按照法律规定,快递企业总部对加盟商的运营行为负有统一管理及监督义务,若因监督不力、管理疏忽引发安全问题,总部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有的加盟网点为追求业务量,执行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三项制度”时敷衍了事,总部若对此视而不见,安全责任便会层层落空。

严格落实监管要求,执行统一安全标准。强化管理及加盟网点管控,不能只是事后补救的“一阵风”,从总部到网点要形成并执行统一安全标准。增强主观意愿之外,企业还要提升识别伪装物品的专业能力,将数据加密、包裹抽检、广告审核等环节纳入常态化管理。借助技术赋能强化包裹内件抽检、利用大数据识别异常订单。这些举措或许会增加企业短期成本,却是强化安全防线的必经之路。

从个人层面来讲,消费者要提高警惕。收到可疑快递时,要注意核实寄件信息、联系寄件人或使用反诈APP扫描二维码等方式进行识别,发现异常及时报警。遇到诈骗时,应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要求快递公司赔偿因信息泄露或包裹安全问题导致的损失;若诈骗行为涉嫌刑事犯罪,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此次事件,相关企业要吸取教训,整个行业也应重视警醒。企业若想转危为机,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就必须端正态度、拿出实招,完善内部风控、推动加盟网点标准化管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反诈联动。监管部门也要加大执法力度,对“重业务量、轻风险防控”的企业形成有效约束,推动快递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方便实惠!在地铁站里吃食堂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