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未来交通 充满想象

本报记者 王云杉 刘晓宇 沈靖然    2025-03-10 06:17:57    人民日报

在武汉经开区,无人驾驶汽车平稳行驶在路上;在深圳北站,乘客可搭乘直升机飞往深圳各区……随着科技发展,未来交通将呈现出怎样的图景?代表委员一起畅想。

“前不久中国高铁又有‘新动作’,全球最快的高铁列车CR450动车组成功下线,试验时速450公里,运营时速可以达到400公里。”中国中车集团首席技能操作专家张雪松代表表示,CR450动车组列车速度更快,车体更轻、更智能,体验更佳。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委员认为,随着新电池产品的应用,电动化应用场景将快速拓展,除汽车行业外,通用航空、工程机械等新场景电动化应用也将提速。另一方面,随着动力电池寿命的大幅提升,数字化、智能化能源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成熟,电动车有望转变为智慧能源载体,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以及新能源消纳提供保障。

“低空飞行将给老百姓带来更多便利。”重庆市沙坪坝区委书记祁美文代表说,“去年我们成功开通了‘四川广安市小平故里至重庆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低空专线,这是川渝地区首条红色旅游低空线路。未来将继续积极探索‘低空+文旅’新业态,让更多老百姓乘着‘空中巴士’畅游沙坪坝。”

“堵车时,汽车原地起飞,飞向目的地,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有望让这个梦想变成现实。”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代表描述未来场景时说,“将来,人人或许都可以穿上新能源飞行衣,翱翔在空中……”

(本报记者刘新吾、李家鼎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2025年03月10日 第 06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春天里,看见希望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