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截至目前,全国共建设完成宁静小区2132个——

让更多小区“消除杂音、睡得安心”

廖睿灵 张闻迪    2025-02-19 10:59:24    人民日报海外版

装修噪声震耳欲聋,窗外车辆喇叭声不断,广场舞高音持续……不少小区居民遭遇过这样的噪声困扰。

“我们小区的噪声污染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小区外部的环境噪音,比如交通、夜市;另一类是小区内部的噪音,比如装修噪音、广场舞等。这些噪音时间虽不固定,但的确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家住湖北省武汉市的刘女士说。

来自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的左丰毓对于小区外部噪音污染的影响颇有同感。“小区内部噪音污染情况总体还好,最大的噪声来源是小区紧邻马路,晚上偶尔有飙车声,日常还总有汽车喇叭声、车辆防盗系统报警声,打扰居民休息。”左丰毓说。

如何解决噪声问题,打造更加安静宜居的居住环境?2024年,生态环境部研究起草《关于推进宁静小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将打造一批“消除杂音、睡得安心”的宁静小区,加大社会生活噪声源头防控和社会共治力度。到2027年,各地宁静小区建设评价管理体系基本完善,到2035年,宁静小区成为居住小区的普遍标准。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完成宁静小区2132个。

什么样的小区可以称为宁静小区?根据相关规定,建设宁静小区旨在打造安宁的生活环境。一方面,居住环境要更安静。比如,居住小区内部不存在明显的噪声源;与居住小区邻近的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餐饮等商业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噪声的设施设备应符合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沿街商户合理设置喇叭音量及使用时间。另一方面,降噪措施要更贴心。居住小区内部可设置相应的静音提示牌,如在居住小区出入口设置限速禁鸣标识、在电梯内张贴宁静公约、在宣传栏等位置提示文明养宠等。此外,广场、花园、球场等公共场所可设置噪声自动监测和显示设施。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小区为打造安静宜居的环境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本。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安勇社区宾根花园小区是上海市三星级“宁静小区”,在这里,公用设施设备均远离居民区,房屋采用双层隔声玻璃,从源头上减少噪音产生。同时,小区实行机动车集中停放地下车库的管理方式,有效降低了地面噪音。在天津,全市已有209个“宁静小区”,这些小区符合昼间噪声低于55分贝、夜间低于45分贝以及绿化率或硬化率达到35%等多项标准。为了维持“宁静小区”水准,天津市生态环境局还会对已获得称号的小区每两年进行一次复测,对管理不善、达不到考核标准的小区,取消其“安静居住小区”资格。

不过,打造“宁静小区”不能简单“一刀切”,还要兼顾多方需求。

“比如,跳广场舞是一些老百姓娱乐健身的基本诉求,对此应有相应时段的管理或噪声分贝限值的管理,这也是建设‘宁静小区’过程中需要探索的问题,应建立一套更加科学的评判标准。另外,针对噪声问题,邻里之间可能常有纠纷,因此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尽量考虑刚性和柔性结合,一方面有科学标准作为管理的基本依据,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不同群体之间的诉求,实现总体利益的最大化。”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辛玮光说。

从全国范围看,聚焦居民反映集中的噪声污染问题,去年以来,生态环境部不断夯实声环境管理基础,加快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监管体系。为了连续监测声环境质量,更科学地反映声环境状况,生态环境部推动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工作,截至去年12月底,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完成4005个点位的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此外,以试点带动全国的方式,推动开展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定。去年共有11个省份结合各地实际,划定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总面积超过860平方公里。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微短剧为何让海外观众“刷不停”?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