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时政 > 正文

擘画新时代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新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引发热烈反响

本报记者 刘 刚 杨 晔 于景浩    2025-04-15 08:40:57    人民日报

4月14日,在赴河内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越南《人民报》发表题为《志同道合携手前行  继往开来续写新篇》的署名文章,在越南引发热烈反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越南各界人士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此访将擘画新时代越中命运共同体建设新蓝图,为推动两国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促进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传承好越中传统友谊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中越命运共同体传承于鲜明的红色基因。两国革命先驱携手探寻救亡图存道路,为世界取得反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署名文章中指出,在探索符合各自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和推进各自现代化进程中,两党两国人民早年结下的深厚友谊不断升华。

越南《人民报》前驻华记者邓海南表示,署名文章回顾了越中革命友谊的历史,特别是两国并肩战斗、相互支持的峥嵘岁月,这让从事越中友好交往事业的人士深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4次到访越南,4次在《人民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向越南广大读者和各界人士传递了中方高度重视发展两党两国关系的信息。

“在署名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两国友好事业发展寄予厚望,鼓励两国各界人士‘深挖红色资源,讲好两国人民友好故事,把中越友好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越南越中友好协会副主席阮荣光说,面对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越中两国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越中命运共同体,对推动两国各自社会主义建设、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位于越南首都河内的胡志明故居,见证了中越特殊的传统友谊。胡志明故居管委会副主任瞿氏明每次接待到访的中国代表团,都会生动讲述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之间友好交往的故事。“传承好越中传统友谊是我们共同的心愿。”瞿氏明说。

越南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副院长杨忠意表示,越中传统友谊是由两党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和精心培育的。“当前,越中两党两国秉持‘十六字’方针和‘四好’精神,按照‘六个更’总体目标,不断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朝着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越中命运共同体目标迈进。两国人民应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好越中传统友谊。”

“为地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越南即将开启民族发展新纪元、朝着建党建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始终将越南视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我们要全面深化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当前,中越深化发展战略对接,落实好两国政府关于共建“一带一路”与“两廊一圈”框架对接的合作规划,打造更多经济、技术合作平台。越南驻华大使范清平表示,中国连续20多年保持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越南持续多年成为中国在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并在2024年成为中国全球第四大贸易伙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方愿同越方推进越南北部3条标准轨铁路项目合作,建设智慧口岸。越南铁路项目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阮庆松认为,老街—河内—海防铁路项目将使该线路成为越南客运和货运需求第二大的走廊,该项目也是越南“两廊一圈”框架与共建“一带一路”对接的重要合作项目。

在位于越南南部的铃中出口加工区三区,数十家中资企业正有序进行生产。加工区的越南籍管理人员何亚午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署名文章中强调“打造更多经济、技术合作平台”“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为两国企业扩大投资合作注入更多信心和动力。“中国企业看好越南消费市场的潜力,在建设生产线的同时,完善在越南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为越南客户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市场反响良好。”何亚午表示,期待未来两国能有更多务实合作项目,为民众带来更多实惠。

中越两国相互成就、共同发展,生动诠释了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的意蕴。越南经济院副院长黎春创表示:“推动越中互利共赢的经贸和投资合作,不仅有利于各自国家发展,也有助于维护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地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为促进两国友好事业发挥青年作用”

“中越命运共同体推进于密切的人文交流。这些年,中越人文交流步子越迈越大,两国民众越走越亲。”习近平总书记在署名文章中强调“加强人文交流,拉紧民心相通纽带”,激励中越加强旅游、青年交往等领域合作,不断夯实两国关系发展的人文基础。

4月14日上午,100名中国青年代表与400名越南青年在河内欢聚一堂,共同参加第二十四届中越青年友好会见开幕式暨中越青年论坛。参加论坛的越南青年代表郑英武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署名文章中指出“把中越友好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印象深刻。“青年是越中关系的未来,我们应积极参与两国友好交流事业。”郑英武说。

越南行政和公共管理学院学生阮氏越征也参加了论坛。她说:“通过与中国青年的面对面交流,我增进了对中国年轻人的了解。我们可以为促进两国友好事业发挥青年作用。”

“两国友好的根基在人民、未来在青年。”越南胡志明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裴光辉表示,越中两国山水相连,友谊源远流长,“越中青年是两国友好事业的使者。两国青年开展友好交流活动,将为夯实两国友好的民意基础发挥重要作用。”

中越媒体合作不断拓展,为两国民心相通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人民网越南语频道上线,中越合拍纪录片《发展之路》开播等,为两国民众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对方国家搭建桥梁。越南之声广播电台副台长武海光表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两国更要密切联系,特别是两国青年一代应该开阔视野、运用创新技术,交流传播两国的信息和文化,促进两国务实合作,让越中友谊世代相传。

中方欢迎越南民众多到中国各地“串门”,也鼓励中国游客到越南风景名胜“打卡”。越南旅行社旅游顾问胡文章刚刚带着23名越南游客游览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随着越中两国旅游业合作日益紧密,越南游客有更多机会深入中国城市参观游览。他们在游览当地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增进了对当地民俗风情的了解,有力促进两国人文交流。”胡文章说。

(本报记者孙广勇、杨学博、牛震、邢雪、沈小晓、张矜若、谢佳君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5日 第 02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越中关系树立新的里程碑
下一篇:一张展示大国形象的亮丽名片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