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救援安置现场,不少科技手段助力救援有序开展,保障受灾群众生活。
供水,是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必需。
1月13日,定日县措果乡嘎果村安置点添了新的供水设备。
村民旦增平措拧开水龙头,直饮水汩汩流出。“这里的水随时能接。”旦增平措提着一大桶水,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其他乡亲。
记者看到,该供水设备安装在活动板房里,有四级过滤装置。设备从流经嘎果村的朋曲河中取水,过滤后每天可提供100吨纯净水和1500吨标准自来水,满足周边乡镇约5000人的用水需要,且能将接近0摄氏度的河水保持在10摄氏度恒温,利用西藏丰富的太阳能维持运行,绿色环保。
据介绍,这款供水设备由中国电建装备集团所属子企业河北电力装备有限公司与西藏甲泽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达震区,保障群众用水安全。该设备负责人郑祖华说:“接下来还会在震区投放智慧供水设备,这种设备能够在高海拔气压下将水烧至100摄氏度,让灾区群众喝上热气腾腾的安心水。”
缺氧,是此次抗震救援面临的一大难题。
1月9日,在受灾严重的长所乡,制供氧站投入使用。
西藏军区总医院医生王佳晨介绍,该制氧系统可将户外的空气压缩到舱体中,经吸附过滤装置,将空气中的氧气提纯,输送到氧气储罐,进一步充灌入氧气瓶或输送至吸氧室使用。
补氧速度有多快?亲身体验,血氧仪显示,记者血氧含量是86%,吸氧3分钟后,血氧含量达到95%。
制氧效率有多高?“每10分钟充满一罐40升的标准氧气瓶,是传统户外制氧水平的3倍。”王佳晨说。
记者看到,制供氧站有3间制氧室,每个制氧室能够同时供8个人吸氧。“制氧室24小时开放,群众和救援人员都可以使用。”王佳晨介绍,投入使用以来,已有100余人来此吸氧,充装氧气罐200余罐。
(综合本报记者张武军、倪弋、刘温馨、林渊、杨翘楚报道)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15日 第 04 版)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