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时政 > 正文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已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

“民声民智”变成“良策实招”

2025-01-02 08:07:05    人民日报

图①:全国人大代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生徐晓婵(左一)为患者做诊断。
图②:全国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车文荃(左四)指导学生做科研。
图③: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机电集团董事长周善红(左)在开展调研。
图④: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动车段动车组机械师董宏涛在检修动车组。
以上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尽责,对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9235件,交由213家单位研究办理。截至目前,代表提出的建议已经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

代表建议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方式,传递着人民呼声,凝聚着人民期盼,代表建议高质量提出和办理展示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优势,提出意见建议,推动有关方面加强和改进工作。记者近日采访4位全国人大代表,讲述代表建议由“民声民智”转化为“良策实招”的生动故事。

——编  者

 

 

基层卫生服务——
推动乡村医疗从“有”到“优”
本报记者  张天培

基层医疗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全国人大代表徐晓婵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工作,曾在皖南山区做过两年驻村医生,一直非常关注乡村医疗的情况。

徐晓婵在工作中发现,基层医疗面临村医诊疗能力薄弱,缺少专业全科医生等问题。如何提升群众身边的诊疗水平,成为她关注与思考的重点。

经过长期和深入的调研,徐晓婵在去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提出了关于分级诊疗中基层医疗能力提升的建议。2024年6月,徐晓婵收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正式书面答复,指出将“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没想到自己的建议能受到有关部委高度重视,回复中的内容让我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落实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也让我更加坚信基层医疗领域大有可为。”徐晓婵难掩兴奋。

提到这份建议的由来,不得不说起徐晓婵2023年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医疗建设的建议》,这是她提出的第一份人大代表建议。

当年,徐晓婵参加安徽省“百医驻村”行动。从三甲医院转战乡村,摆在徐晓婵面前的是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难题和挑战。当她刚抵达黄山市休宁县璜尖乡清溪村时,村里没有卫生室,村医岗位已经空了好几年,群众缺少“身边的医生”是当地的普遍现象。

于是,她走访村干部和村民,还时不时地与其他驻村医生交流,认真思考解决方法和对策,并在2023年形成了如何解决乡村缺医问题的代表建议。

“如果说2023年的建议是推动解决基层医疗从‘无’到‘有’的难题,那么2024年的这份建议就是推动从‘有’到‘优’。”徐晓婵说。

2024年10月,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的支持协调下,徐晓婵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基层司有关同志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座谈。“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范围是否明确?”“村里能不能具备急诊急救能力?”会上,徐晓婵把各种问题一股脑儿地提了出来,并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部门同志一一进行解答,并讨论了建议的可行性。“回答得很充分,这将为我下一步的建议提供启发和依据。”徐晓婵拿出笔记本,将回复的内容认真记下。

回忆起建议办理的整个过程,徐晓婵很有感触:“提出的建议得到了采纳和推进,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力量,也深刻感受到身上的重担和使命。我要继续扎根人民,更多地为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徐晓婵对未来更好履职充满期待。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提“真需求”  出“好办法”  做“硬产品”
本报记者  倪  弋

“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是经济和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国家对此高度重视,近年来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快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车文荃说,在此背景下,她所在的华南理工大学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团队,与广东多家中小微科技企业保持密切合作,通过成立联合实验室,聚焦移动通信、卫星互联网等应用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合作成效显著。

“作为长期从事科研及应用转化的科研人员,在和企业合作交流以及走访调研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科技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仍然面临一些问题。”车文荃说。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她常挂心间的事。

为此,在履职过程中,车文荃充分利用自身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经历,开展广泛调研,加强数据搜集,进行科学分析,在去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关于加快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从强化应用牵引科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着力,聚焦破解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车文荃认为,要积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专精特新企业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覆盖从原始创新到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全流程、各环节,打造体系化的战略科技力量;鼓励和引导企业提出“真需求”,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动拿出“好办法”,最终做出“硬产品”,在重点产业链科技领域“补短板、锻长板”;优化科研人才评价体系,打破人才单一上升通道,拓展人才在教学、科研、产业等多维领域的发展空间。

车文荃提出的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列入重点督办建议,并交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办理,全国人大财经委督办。2024年7月,全国人大财经委牵头、相关承办部门派员参加赴广东调研,积极探寻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策”。

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针对建议中提出的问题及其举措予以积极回应,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代表建议最终落地落实。

“对代表建议的积极办理,促进了工作、推动了发展。”车文荃说,她将更好地立足本职工作和代表履职,提出更多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高质量代表建议。

 

 


 

古城保护——
传承城市根脉  留住“美丽乡愁”
本报记者  魏哲哲

“扬州是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古城中的一砖一瓦、一宅一巷都是一代代扬州人的‘美丽乡愁’。”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机电集团董事长周善红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心中有着深厚的“古城情结”。如何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做好古城保护工作,让城市的文脉得以延续、让城市根脉得以传承,是他一直以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为此,周善红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前古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堵点。“要实现城市更新和古城保护的长远发展,必须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同时,古城在防火安全方面存在先天性不足,建议进一步完善古城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机制。”在去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善红围绕加大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支持力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周善红的建议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为部重点督办建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督查处副处长侯申黎介绍,办理代表建议的过程中,住建部充分了解代表建议提出的背景考虑和现实需求,并对照代表建议解读政策、介绍当前工作成效及下一步打算。

经过前期沟通、推动,2024年7月,周善红收到了住建部的正式书面答复。“进一步完善保护制度体系,加大中央资金保障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参与、探索给予专项税收优惠……”周善红说,他提的每一件建议都得到了实实在在回应,特别是在保护文化遗产安全方面,答复中明确下一步举措: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修订,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防火标准》编制出台,在全国层面指导优化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消防工作等。

2024年11月,侯申黎又会同承办建议的同事赴扬州跟踪回访。“此项人大建议办理已推动行业产生了积极成效,对下一步相关工作您有哪些建议?”“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还有什么想法?”面对面交流、与相关部门现场沟通协调,通过此次回访,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属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周善红的联系,还促成住建部探索搭建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与人大代表交流平台。

“相关单位将代表建议办理同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切实将代表建议办理作为破解难题、完善政策、改进工作的抓手,让代表建议落在政策文件中、落在制度机制上、落在推动重点工作上。”周善红说。

 

 


 

产业工人成长成才——
支持更多劳模工匠走进大学
本报记者  张  璁

全国人大代表董宏涛,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动车段的一名机械师,也是全国有名的动车组“全科医生”。他十几年扑在动车组检修一线,参与检修了超过12万组动车组,指导处理了大小故障1000多个。

自从成为人大代表,董宏涛就将履职的目光聚焦在“传统产业工人的转型升级”上。长期的工作和调研中,董宏涛发现不少机械师诊断和处理动车组故障非常快,但对故障的原因却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暴露出一些产业工人队伍存在实践经验丰富,但基础理论知识欠缺的问题。”董宏涛说。

“推动传统产业工人的转型升级,必须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立足本职、学技练功的积极性。”履职两年多来,董宏涛深入研究、大量调研,一件件建议逐渐成形。

前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董宏涛提出了《关于建立产业工人终身培训学习的制度的建议》,建议国家制定制度、搭建平台,形成职业院校与企业单位的双向互动,有效提升产业工人队伍基础理论知识素养。这一建议很快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重视和回复,表示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去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董宏涛又提出了《关于出台高校或高职院校建立劳模工匠班相关制度的建议》,建议鼓励支持更多高校开设劳模和工匠人才学历提升班,并进一步上升为制度,使学习提升政策能惠及更多产业工人。全国总工会对此答复,将整合全国工会系统内外教育资源,为全国劳模工匠、产业工人群体提供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技能学习和创新创造机会。

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就促进产业工人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提出一系列举措。

“有了知识,咱工人才更有力量。”国家对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让董宏涛备受鼓舞。如今他又开始酝酿起了新一年的建议。“最近我在调研中发现,培养知识型、技术型的新时代产业工人,不能光从工人一侧着手,还要从教师队伍上发力。”董宏涛说,工人需要的“好老师”应该既是教师、又是技师,“怎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这将是我下一个建议的关注点。”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2日 第 18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汇聚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下一篇:长三角示范区形成一百多项制度创新成果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