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广西崇左:“和美卜花”何其“美”

庞革平 陆华勇    2025-03-18 17:24:54   

壮锦墙、微菜园、微花园、法式餐厅、特色民宿......春天,走进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卜花村,乡土美景让人耳目一新。

散步、乘船、畅聊、闲游、拍照,徜徉卜花村,人们尽情感受乡村青山绿水,体验独特文化魅力,释放美丽心情。

 

美丽的卜花村。
 

“卜花”在壮语中意为“地广而傍水,田肥苗正、花美人壮之福地”。新和镇卜花村下辖9个自然屯,共有627户2337人,居住有汉、壮、苗3个民族,其中壮族、苗族占96.13%,先后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广西民族特色村寨。

“卜花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村容村貌脏乱差,是党的民族好政策,才让它变成了今天的‘网红打卡地’。”卜花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桂林说。

近年来,卜花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让绿水青山与人文之韵更好地为各族人民造福增利。

江州区通过投入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356万元,整合发改、文旅、乡村振兴等各方资金428万元,建设黑水河沿河公路、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村屯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积极探索民族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全面提升民族特色村寨的“形、实、魂”,让民族村寨更宜居宜业宜游。

由此,卜花村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积极推进“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环境变好了,村子变美了,当地人把目光瞄上了旅游。

卜花村位于“德天—花山”乡村游精品路线及“崇左—大新—德天”中越边境旅游线路上。美丽的黑水河贯穿全村,形成多处天然水域湖泊,素有“山水画廓”和“世外桃源”之美誉。

“我们决定用好特色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让村民吃上‘旅游饭’。”卜花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子莲说。

村里建起了民宿、法式餐厅、古法红糖作坊、研学基地。

“我们专门聘请浙江的团队进行设计,开发的壮乡民宿融入了乡村环境,恬静的住宿氛围吸引不少广东、北京等地游客前来度假。”卜花民宿负责人黄乙峰说。

村里以春节、“广西三月三”等传统节日为依托,举办抢花炮、赛龙舟、水上婚礼等民俗活动,以及开展跳竹竿舞、跳麒麟舞、古法红糖制作研学等活动,让游客欣赏民间歌舞表演,参与民俗活动,品尝民族美食等,充分感受当地的民族风情。

曾经靠盘泥巴糊口的农民,因为景区的兴起,变身为花农、讲解员、保洁员、酒店工作人员等,不仅坐拥美丽的家园,每年还有稳定可观的收入。

“公司100多名员工中,90%都是本地村民。”黄乙峰说,通过民宿的运营,在野宿集实现了乡村振兴的有益尝试,带动了周边餐饮、交通、住宿等旅游业态,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我在民宿当保洁员,每月工资2500元,家里还有土地租金、分红,加上产业奖补,一年收入6万多元。”脱贫户赵月秋说。

咘广屯村民陈建才和爱人之前都是在深圳务工,现在家乡改造好了,农家乐也建起了,他们回到了家乡工作。“现在,我是游泳池管理员兼教练,爱人在旁边开小卖部,我们每个月收入有5000多元,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陈建才说。

2024年,卜花民宿年运营额100万元。在卜花民宿的带动下,村集体和村民合作建设农宿项目,每年还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左右。

岑汉华是卜花屯的独居老人,今年61岁,住一栋三层小楼房。他的屋里屋外干净整洁,门前种满了花草。村里发展农宿项目,他率先报名,腾出3间空房开农宿,并带动附近8户村民一起参与。

“装修没花一分钱,政府联合企业帮我们办,我们负责做好服务,整理好卫生,收入我们得80%。”岑汉华开心地说。

卜花村加快建设研学中心,配套民族特色风俗、特色手工艺品展示厅、体验室、民俗体验互动区、亲子游乐项目设施。常态化开展“红石榴”团结联谊活动,让游客参与体验水上婚礼、麒麟舞、铜钱舞等非遗民俗文化。通过深度体验,让各族游客在欣赏美丽环境的同时感受各族文化的交融。去年以来,卜花古法红糖制作研学累计接待游客80个班、4000多人次,有效推进产研学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江州区以卜花村卜花屯被列入广西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为契机,推进周边8个村寨发展。

目前,正在扎实推进太平—江南—江州“环城区”乡村旅游圈建设,以农文旅融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创建了覆盖34个村342个屯的新和镇黑水河沿岸等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此外,江州区统筹推进“民族村寨+农业观光”模式。在景区景点、传统村落及民族村寨等发展民宿,引进既见、野白等4个民宿品牌。其中,在野宿集荣获第六届黑松露奖年度最佳宿集、亚洲酒旅大赏—中国区最美宿集。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黑龙江全力提升粮食大面积单产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