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

继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本报记者 郁静娴    2025-01-21 07:06:44    人民日报

 

图为1月20日,四川乐山汤家坝村,村民在装运蔬菜。当地优化种植结构,引导农民种植莲花白等特色作物,增加收入。
李华时摄(人民视觉)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等
版式设计:蔡华伟

 

1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夯实‘三农’基本盘,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

继续把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重要任务

2024年,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增产。

粮食生产克服高温干旱、极端洪涝、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达到1.413万亿斤,比上年增产221.8亿斤,中国饭碗里装了更多中国粮。

大豆油料扩种成果有效巩固,大豆产量2065万吨,食用植物油自给率进一步提高。

棉糖胶稳定发展,猪牛羊禽肉产量达到9663万吨、比上年增长0.2%,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品等供应充足,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加。

“这两年我国粮食能够实现稳产增产,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单产。”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农药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今年将继续把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持续发力提高技术到位率、装备匹配度,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坚实支撑。将更加突出“大面积”、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融合、关键环节和主体带动,指导各地细化方案、明确路径,依托各类工程项目推进整建制单产提升。

当前,小麦油菜大部分处于越冬期。据农情调度,小麦越冬前一二类苗占比83.6%、比常年高1.6个百分点,油菜一二类苗占比85.5%、比常年高6.8个百分点。春节过后,农业农村部将开展关键农时季节基层行活动,组织农技人员包省联片,深入主产区、主产县、田间地头,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各项措施到田、到户。

2024年,全国蔬菜面积产量双增,目前在田蔬菜面积达8020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80万亩左右。潘文博表示,“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基础扎实,下一步重点是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指导各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农情调度和市场动态监测,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各地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完善农产品购销应急处置机制,让农民不愁卖、让市民放心买,安安心心过大年。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过渡期以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介绍,主要有四方面成效:底线更牢。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累计帮扶534万名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稳定消除风险。产业更强。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形成2—3个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近3/4的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就业更稳。截至2024年底,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人数3305万,已连续4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收入更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4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6.5%。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张兴旺介绍,农业农村部将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研究谋划过渡期后常态化帮扶政策举措,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突出抓好“两提一促”。

提效率。优化监测帮扶,加快建设覆盖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大数据信息系统,更多依靠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和基层干部日常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监测识别,因人因户精准帮扶。

提质量。强化产业就业帮扶,指导各地按照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帮扶产业成为持续带动增收的富民产业。深入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提高就业培训质量,确保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促发展。深化重点区域帮扶,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等重点区域,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让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在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不掉队、赶上来。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2024年,乡村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效益改善,预计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8万亿元。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向好,“乡游”“村字头”带火了乡村、富裕了农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3%。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介绍,下一步,将围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质量以及提高财产性收入等方面,继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业农村部门正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保障农民工工资足额发放。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

2024年,农业农村部把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良好起步。探索建立了面向产业实际征集需求、面向应用场景创新研究、面向用户反馈评价验收的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机制,实现科研任务从生产中来、从市场中来,科研成果回到生产中去、回到用户中去,加快破解农业领域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

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有效发挥。全面加强部门联动、央地协同、企科联合,统筹用好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各方优势力量,调动产学研各环节主体积极性。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先后召开3次农业科技企业座谈会,建立起常态化对接服务机制,“一企一策”闭环式解决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举办2次农业科技金融高端对话,打通产业、科技和金融的链条,农业重大科技项目中企业牵头或参与的比例超过50%。

张兴旺介绍,经过多方努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下一步,将会同有关方面,聚焦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培育一批龙头型和高速成长型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潜力型农业科技企业,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21日 第 02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邻长“三劝”让院墙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