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福建安溪县统筹发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

做好茶文章 一叶兴百业

本报记者 钟自炜 施 钰    2025-01-09 08:22:00    人民日报

福建泉州市安溪县,谢春明管理的茶园里,有不少新玩意儿。

茶树间,立着一个柱状物。“这是声光电治虫设备,通过发出相应波段,阻断病虫繁殖。”

宽阔处,竖着一块电子屏。“这是安溪县气象局设置的气象综合监测站,土壤湿度等数据实时更新。”

一边引路,一边介绍,种了几十年茶的谢春明,如今依靠科技转型升级。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安溪县是我国乌龙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拥有60万亩茶园,茶叶年产量达6.2万吨。

虽说现在声名远扬,可产业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无序扩张,安溪县茶叶品质一度下降,市场低迷。

“说到底,还是内功没练好。”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志明直言。

做好茶文章,安溪县多措并举,积极推广高标准生态茶园,同步建设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和现代光学技术辅助茶叶种植。

种好茶,还要用好茶。近年来,安溪县秉持“三茶”(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理念,实现从“一叶生”到“百业兴”的嬗变。

推广茶文化。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有关机构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立足这一特色优势,安溪县着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以茶树品种、品牌命名的茶文化大型主题系列情景剧《铁观音》。2024年前三季度,全县接待游客686.5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9.44亿元。

做强茶产业。线下,“中国茶都”等3个茶叶集散中心入驻全国六大茶类和茶配套店铺近4000家;线上,打造“中国茶都直播基地”。安溪县茶产业已形成“买全国、卖全国”“买全茶、卖全茶”的供应链体系。2024年,全县茶产业综合产值416亿元。

重视茶科技。安溪县拥有3个国字号科技平台,被评为全国茶叶科技示范县,茶园良种覆盖率、标准化技术覆盖面均达到100%,茶叶绿色产品认证面积超3.7万亩。

2024年8月,安溪县又有大动作。由域内茶企联合研发的“华祥苑壹号”卫星成功发射,可对茶树长势、土壤及环境进行大范围实时监测,进一步提升科学管护水平。

稳一产,强二产,优三产。“经过多年培育,安溪县已成为基础管理精细、产业链条完整、产业配套齐全的产茶县。”陈志明表示,“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强链、延链、补链、齐链,努力建设现代茶业强县。”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9日 第 01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数字引领 “蔗”里更甜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