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

寻找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平衡点

本报记者 郑洋洋    2025-04-10 06:35:12    人民日报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金山岭长城。
周万平摄(人民视觉)
 

去年,游戏《黑神话:悟空》火出圈,带动了山西文旅发展,小西天、铁佛寺等许多文物保护单位都成了热门景点。不过,随着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

“游戏的影响力巨大,在山西就有20多处景点被带火。山西也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开通旅游公路,串联起全省大部分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同时,文旅热也给文物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说。

杭侃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配套设施跟不上,游客体验不好;部分国保单位研究阐释不足,一些自媒体传播还存在常识性错误,误导大众。长期工作在一线,旅游旺季时云冈石窟、悬空寺等地的压力,让杭侃深有体会。“比如悬空寺,排队时间长,承载人数有限,一旦有人突发疾病,十分危险。”杭侃认为,有关部门要找到文物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平衡点,推动文物单位分级有序开放,并在这个前提下优先做好文化阐释工作。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杭侃针对“分级评估、有序开放”提出了相关建议。“文物部门不能被动应对,要主动作为。”杭侃表示,要根据旅游的基本要素,对文物保护单位科学分级评估,确定哪些适合开放。像一些文物保护单位空间较为狭窄,应以保护为主;云冈石窟这样的热门景区,则要科学评估承载量,实现保护和利用的平衡。

“一些文物一旦受到损害,就是不可逆的。”杭侃同时举例说,文物保护中还有另一种情况,“我去古村落调研,村民反映文物影响发展。我实地查看后发现,村子里并非全是古建筑,一些近代建筑被纳入保护范围,村里房屋不能翻修,村民生活受到影响。”

此外,杭侃十分重视文物价值的阐释。他指出:“很多国保单位的研究不足,学术成果少,难以向大众展示其文化内涵。必须加强研究阐释,让游客在旅游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杭侃认为,当前各地积极回应社会需求、推动文旅融合,这也给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要进一步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实现文化遗产的代际传承。”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0日 第 18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凭一手点心绝活拿到人才认定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